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访志愿军老战士王瑞曾:珍爱生活是最好的纪念
发布时间:2010/11/8 9:26:33 | 人感兴趣

英雄回首60年——寻访志愿军老战士
志愿军老战士王瑞曾:珍爱生活是最好的纪念

    初冬时节,寒气袭人。记者一行来到抗美援朝老战士王瑞曾的家。60年前,作为首批入朝部队的一员,王瑞曾还是一名不满18岁的志愿军战士,转眼一个甲子过去了,当年的年轻士兵如今已是年近耄耋的老人。身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王老先生格外珍惜今天的和平岁月,他希望人们能够铭记历史,珍爱生活。

  秘密赴朝打响一次战役

  “我们是在1950年10月秘密入朝的。”当时,17岁的王瑞曾在第66军196师586团1营担任文化教员。“10月下旬,部队突然接到命令——全体指战员换上冬装,立即坐火车北上。”王瑞曾老人回忆,“那时还没有‘抗美援朝’这个口号,大家在入朝前都换上了朝鲜人民军的军装,随身携带物品上的中国字都要去除,我带了一双回力牌球鞋,就将鞋帮上的‘回力’字样给抠掉了。”

  “部队进入朝鲜后,白天隐蔽起来,晚上进行百公里以上的急行军。”此时,“联合国军”已攻占平壤,正向中朝边境疾进。不久,66军就与美24师、英27旅打响了遭遇战。

  与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相比,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绝大部分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装备。“我们营的战士大多用三八大盖儿,杀伤力不够,只能近距离射击,因此人人冲锋在前。”王瑞曾说,“遭遇战中,我军与敌军相互穿插、包围,最怕有战士掉队。在朝鲜老乡中隐藏着特务,发现我方战士就给敌人放信号弹。不少战友因为掉队不幸被俘,英勇牺牲。”

  由于王瑞曾学过英语,入朝后又学习了朝鲜语,团里安排他向战俘解释志愿军政策。“有些美国兵被俘后很紧张,害怕挨打,我就告诉他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绝不枪杀和虐待俘虏。在美空军的轰炸封锁下,我军后勤供应十分困难,战士们经常吃不饱,却尽量保证俘虏的粮食供应,在这种情况下,俘虏都很老实,没有人闹事。”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志愿军战士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首战强敌,共歼敌1万5千余人,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取得了初战的重大胜利。

  第三战役冻掉5个脚趾

  1950年12月31日,为打破“联合国军”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按照部署,第66军主力分别从龙沼洞及马坪里、园坪里地段突破,向济宁里方向进攻,会同第42军歼灭南朝鲜军第2师。

  朝鲜的冬天异常寒冷,朔风劲吹,白雪漫山遍野。“敌人火力强大,并占据了山上的有利位置,我方部队只能采取偷袭的方式。我和战友身披白色被单做掩护,慢慢摸向敌人的阵地,稍有动静就蹲下来一动不动。”王瑞曾和战友在冰天雪地里潜伏了两天两夜,夜间气温低达零下30度,身着棉衣棉裤也难以抵御严寒,王瑞曾只穿着胶鞋,鞋上绑着草绳保暖,长时间静卧潜伏,他的双脚由刺痛到麻木,“也想活动一下手脚,但如果被敌人察觉,整个部队就会伤亡惨重。”3天后,部队终于攻上山顶,王瑞曾才发现自己的双脚已经毫无知觉。

  在第三次战役中,66军相继攻占了龙沼洞、鸟舞洞,并大胆实施追击,乘胜占领春川、洪川、阳德院里等地。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七昼夜进攻,突破了“联合国军”的“三八线”既设阵地和纵深防御,粉碎了其争取时间、整军再战的阴谋。

  战役结束后,由于双脚严重冻伤,王瑞曾被转送到野战卫生所。“好不容易将鞋子脱下来,两只脚像冰一样泛着青白色,医生轻轻一碰,右脚的5个脚趾就掉了下来。”王瑞曾说,“冻掉脚趾不算什么,当时全团指战员或重或轻都有冻伤,有的战友一直截肢到膝盖附近。”由于伤口感染,王瑞曾接受了两次手术,恢复知觉后,脚痛得钻心,而更令他难过的是自己被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再也无法重返战场。

  英雄事迹成就一段姻缘

  由于在朝鲜战场表现优异,王瑞曾获得了“壹功”。第三次战役后不久,他的家属就收到了部队寄来的立功喜报。王瑞曾的事迹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北京新民报日刊》《中国青年》杂志先后做了报道。

  1952年,王瑞曾转到河北省宣化荣校休养。张家口市教育系统组织教师去荣校学习,王瑞曾作为战斗英雄做了事迹报告。报告结束后,有两位女同志走上前请王瑞曾签名,其中一个身材高挑、英姿飒爽的姑娘引起了他的注意。“她就是我现在的老伴儿。”王老笑着说,“当时她是幼儿园教师,工作出色,积极要求进步,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战斗英雄信得过、靠得住。他在部队上立了功,在荣校是修养模范,凭这两点,我就认定了他。”谈起为何选择战斗英雄,王瑞曾的老伴儿赵桂英眼中透着隐隐的笑意。1956年夏天,为响应党的号召,王瑞曾来到唐海县柏各庄机械化农场工作。赵桂英面临着两难的抉择,尽管要远离家乡和亲人,她还是随王瑞曾来到了唐海,两人在农场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在新阵地上继续战斗

  “部队给了我很多好的习惯、好的思想传统,如诚信、认真、务实等。”王瑞曾将这些优秀品质带到了工作岗位。在柏各庄农场工作期间,王瑞曾几乎年年被评为工作模范。他经常到田间地头搞调研,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编成口诀向农民传播。尽管走路时间稍长伤脚就会疼痛,但他从不叫苦。“那时候农场条件差,为了养好鸭子,初春水里还带着冰碴儿,他就光脚下水,结果被蛤蜊皮铲破了伤口,瘸了好长时间。”赵桂英回忆说。

  1980年初,王瑞曾调入唐海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曾任法纪科、控申科科长。为了扎实办案,他在隆冬时节骑车百余里,落实案件中的细节,袜子被冻在了伤脚上。由于工作兢兢业业,王瑞曾先后被评为市人民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先进党员、省先进工作者。

  离休后,王瑞曾老人爱好广泛,参加歌咏队、打太极拳,还喜欢收集毛主席纪念章。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他对生活有着更多的热爱和更深刻的感悟:“战场上有那么多战友牺牲,我还活着,就要珍爱生活,这是对他们、对这段历史最好的纪念。”

  (胡杨、赵春卉/文  郑文忠/摄)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2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Published at 2025/4/30 19:36:37,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