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网络多样化。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志愿服务、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筑牢思想根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进学校、进乡街社区村、进机关厂企等“三进”活动,宣传普及科学教子理念和方法。打造“唐山网上家长学堂”微信公益服务平台,邀请省内外家庭教育专家举行系列直播课。目前,平台注册家长达47万余人,收听收看直播课的家长达200余万人次。全市515个社区全部建有未成年人活动站、家长学校,普遍建有“四点半课堂”“绿色网吧”,有效解决了未成年人失管失教问题。
活动阵地丰富化。全市6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群艺馆)、277个“青年中心”综合服务平台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全部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10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结合地域特色开展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和艺术教育等系列活动已形成品牌特色和示范效应。各地各校利用传统节日、特殊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成人仪式等时间节点,依托我市15个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开展活动2万多场次,参与活动16万余人。
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联合市委组织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教师有偿补课和收受家长礼品礼金的治理力度,将此项工作纳入“微腐败”专项治理的重要内容。2019-2021年上半年查处案件数量达60余起,处分近百人。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新教师培训及全员岗位培训的必要内容,每年培训人数达7000-8000人。弘扬高尚师德,每年培树师德标兵200人,举办以争做“四有”好老师为主题的师德演讲及征文比赛,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专业化发展。
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常态化。构建“政府统领、教育牵头、部门共管、社会参与”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治体系。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协作机制、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的检教共建活动机制。在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落实教职工网格化安全责任,并在推行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式管理、标准化设置校园警卫室、专职保安配备、物防器械配备和一键报警视频监控联网等“5个100%”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专职保安持械上岗,设置教师、民警“护学岗”,家长志愿护校队等创新举措,全力维护校园安全和周边秩序。
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化。我市共有校外培训机构942所,其中学科类培训机构494所,在册学生10.75万名,教职工6828人。多年来,我市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制定《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工作方案》,对审批、培训、监管、课后服务等提出明确要求。2018年至今,我市共取缔问题培训机构665所,完成问题整改653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