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抗日大暴动时9岁的陈振民便随母亲参加革命,13岁参加儿童团,15岁负责送鸡毛信并担任村儿童团长,1944年参军,1945年入党,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在朝鲜时,因飞机轰炸受伤。他曾多次荣立战功,获多枚勋章、奖章、纪念章。
玉田县大安镇板桥子村党支部书记吴天成告诉记者,去年10月25日,陈老自费2万元在玉田县板桥子村立碑纪念。据介绍,76年前,1944年10月25日,也是恰逢重阳节,在今天的玉田县板桥子村这个地方,陈振民他们被十倍日寇重围,但因板桥子村民兵吴佩同志以身诱敌做出牺牲,最终取得了胜利,立碑就是为了纪念这次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1951年,陈振民随军入朝参战。“我们属于后勤部队,担负着运送武器的任务。美军为了切断志愿军的供给,不惜一切力量,对我们的后勤部队进行‘绞杀’,飞机见到可疑目标就是一阵狂轰乱炸。可以说,在朝鲜战场没有前后方。”陈振民说,一次,敌人的飞机可能因发现伙房冒起的炊烟,向伙房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17名战友全部牺牲,他在距离伙房30多米的地点被炸弹掀起了几米高,摔下后立时陷入昏迷。“大约一个小时后,我醒了,发现自己下身被飞射的弹屑石碴扎得血肉模糊,两只耳朵也听不到任何声音……”
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陈振民老人感慨万千。作为一名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陈振民在1989年离休当年,即把国家加发给他的一个月工资146元捐献给了玉田革命老区。从1993年开始,陈振民每年将一个月的工资捐给自己的母校——丰润区靳家屯小学。离休后,他还在该校设立了“三枫奖学基金”,多次为丰润老家学校捐资助学共计10多万元,并长年在扶贫济困、帮老助残、未成年人教育中做公益,被评为“2010年唐山市慈善老人”。他多年前还向唐山市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时刻牵动着陈振民老人的心,他拿出1万元“特殊党费”。
“今年9月2日,在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市委领导还亲自来看望我,我感动得热泪盈眶。”陈振民说,他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他们这些抗战老同志的关心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