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让孩子们走出悲伤
邀请专家实施心理干预,帮助受众摆脱困惑,这在我市还不多见。近日,市第五医院心理专家成功为某小学六年级近60名小学生实施了心理干预,帮助孩子们走出了悲伤的阴影,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11月26日,我市某小学负责人找到五院,希望该院心理医生为校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孩子们消除痛苦和悲伤。事情的起因是,25日下午放学时,该校一名六年级学生遭遇车祸不幸罹难,曾在一起朝夕相处了6年的老师和同学或目睹了惨剧的发生,或听到噩耗,都感到异常悲痛和恐惧,以至于不能正常上课。
医院立即选派了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许玉玲、心理病区负责人裴双义、医生安颖奇和李志猛4名心理专家,由副院长马新英带队,于26日下午赶到该校,为师生开展针对性的团体心理干预。来到学校后,了解到有心理问题的师生主要集中在六年级的两个班,两个班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其中,罹难孩子所在班的老师和学生情绪反应严重,主要表现是恐惧、悲痛。吃小饭桌的孩子食欲差、进食少;班主任老师失眠、不能进教室,一进教室老师和孩子就一起哭,根本不能上课。另一个班的孩子主要表现为恐惧,不能正常上课。鉴于此种情况,专家制订了缜密的干预治疗方案,4名心理专家分为两组,两名女专家负责情绪反应强烈的逝者所在班,两名男专家负责另外一个班。
干预治疗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顺利展开。心理专家为孩子们组织了一场严肃的告别仪式。孩子们亲手制作了寄托哀思的白花、纸鹤,并在上面写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悼念逝者,告慰亡灵……在孩子们的哭泣中,告别仪式结束。随后,在专家的带领下,以类似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让每个孩子谈对生命的感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最后,专家们又为孩子们做了放松训练,缓解了孩子们对创伤场面的恐惧。当孩子们笑了、老师笑了的时候,专家们释然了。经后期随访,目前该校老师和孩子们已全部能够正常上课。
据市第五医院副院长马新英介绍,灾难心理干预早在上个世纪末,国外就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是在2000年大连空难时首次开展。第五医院在非典、刘官屯矿难及汶川、玉树地震期间都进行了大量的心理干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这次事件中,学校领导能正视在校师生的心理问题,在最佳时间为师生进行心理干预,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大众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对心理干预认知程度的提高。从这次成功的心理干预案例可以看到,也许灾难的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良的情绪无处释放,像垃圾一样永久地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形成心理阴影,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一生的健康生活。(李智慧、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