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 商品“瘦身”
(记者赵立峰)如今“涨价”成了市民最关注的词。记者近日发现一些商品直观上好像没有上调价格,但分量却“缩水”了。
“咦,这个鸡蛋饼怎么越做越小了!”大学生小张在买早点的时候发现,“我吃鸡蛋饼,喜欢在里面夹些新鲜蔬菜。以前的时候,摊主会主动给夹上三四片菜,现在仅给一片,摊主舍不得多给了。”记者走访了红星楼、曙光楼等多个小区周边的早餐摊点发现,一些摊点卖的粥、豆腐脑价格虽然没涨,但给的量少了。
随后,记者走访了我市一些超市,发现许多乳品饮料更换了新包装,出现“缩水”现象。原本160克的袋装酸牛奶产品,如今不少都已降至150克,零售价仍维持原价。“一袋牛奶倒在杯子里,以前正好满一杯,而现在却怎么也不满了。”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每天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杯牛奶,可是最近突然牛奶变少了。除了牛奶,记者发现一些果汁产品也同样被“瘦身”。原本500毫升的某品牌的葡萄汁,塑料瓶身缩进去了一部分空间,净含量变为现在的450毫升,售价不变。
据了解,现在市场竞争激烈,涨价就意味着可能失去市场,因此商家都不敢轻言涨价。由于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远远高于重量,所以为了维持利润,大多数商家都采取了“瘦身”这种“隐性涨价”的方式。相关部门提醒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不要只关注价格,还要关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