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农民孟宪堂:10年编创劝世歌
(任永生、王金保)“闺女必须孝公婆,千年传统永不变;过门之后究怎样,别听闺女一面言。常到亲家多了解,掌握实情在心间。女儿确实有毛病,父母应该及时劝;若有矛盾早化解,消除隔阂都心宽。亲家来往心欢喜,增进感情两香甜……”这是年近六旬的迁西农民孟宪堂新近创作的一首劝世歌。10多年来,他所创编的《劝世歌谣》已有10多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歌词在十里八村里广为传唱,成为教化乡风最受欢迎的“教材”。
老孟是河北省迁西县孟子岭村的农民,年幼时因家庭困难,在外村亲戚家长大,初中还没毕业就回了村里。当过民办教师,矿山上打过工,与人合伙做过买卖,还曾经营过化工厂……老孟履历颇丰,是个村民眼中的能人。10多年前,也就是老孟在化工厂上班期间,一次,到车间查岗,他发现有工人在酒后上岗,十分危险。家属闻讯后,也很生气。得知老孟有编“顺口溜”的本事,就建议他编个劝酒的“顺口溜”提醒一下工人们。从此受到启发,老孟便在业余时间把创编“劝世歌谣”当成了一件大事。平日里,连走路、吃饭时来了灵感,他也赶紧把词记下。要是一宿醒来觉得哪里不好,他就马上起身修改。一次,他在栗树上剪枝,心里还琢磨着歌词,差点儿出了大事。就这样日积月累,老孟创编的《劝世歌谣》已有了10多万字。“孝道篇”、“家庭篇”、“道德篇”、“劝赌篇”、“劝酒篇”、“社会篇”……为了便于区分、查找,老孟给作品分了类。创作时,老孟非常注意把道理讲得生动形象,比如,他把媳妇比作“水”,把母亲比作“船”,父亲比作“舵”,自己比作“篙”,岳父比作“雨”,岳母比作“泉”,形象地解说了怎样维护家庭的和谐;说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他则是“物质食粮保性命,吃穿不愁肚欢畅;精神食粮保神态,不违良心无忧伤。两种食粮同重要,是人都要不能忘……”
老孟不会用电脑打字,所有作品都是手写后请人打印的。只要打印稿一出来,乡亲们就纷纷来索要。对此,老孟总是来者不拒,“他们喜欢,我比什么都高兴”,老孟实在中还有着自豪。县里办的“小报”曾陆续刊登过老孟的作品,每次,老孟都把这些报纸珍藏起来,当做是对自己的褒奖。而今,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老孟还特意到县文联找老师们请教。老孟说,如今不愁吃不愁穿的,编创这些歌谣就是要提醒人们应该记住一些不能忘记的道理,这是自己的爱好,是件有意义的事儿。现在,老孟正准备把这些歌谣整理出版,免费送给村民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