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访志愿军老战士王登贵:我在朝鲜做红色传令兵
发布时间:2010/11/12 8:17:56 | 人感兴趣

英雄回首60年——寻访志愿军老战士
志愿军老战士王登贵
——我在朝鲜做“红色传令兵”

    王登贵,1931年生,祖籍河北邯郸。1947年参加革命,1948年12月入党,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川黔剿匪等等。1951年3月,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志愿军12军34师100团担任译电员。

  近日,本报记者专程赶赴唐海县采访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王登贵。虽然时隔60年,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段经历已经永远深藏在王登贵老人的记忆里。他娓娓的叙述,将我们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激情岁月。

  幸运地当上译电员

  王登贵参军时,只是一个16岁的农村少年,但是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小毛孩”仅用两年时间就从一名通讯员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译电员。“我很幸运嘛!”王登贵谦虚地说。但是,记者却从老人的叙述中看到了“幸运”以外的必然因素。

  王登贵参军时年纪太小,首长为了保护他,让他做通讯员,不让他到前线打仗。可王登贵是一个革命热情很高的年轻人,他一心想要到前线去。机会在打淮海战役时出现了!淮海战役战况非常惨烈,伤亡惨重,前线的战地救护所急缺一名登记伤员的登记员。当时正在司令部做通讯员的王登贵自告奋勇要到前线去做登记员。“首长,我念过书,我也不怕牺牲,我愿意到前线去。”就这样王登贵在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一直坚持到淮海战役结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战役结束后的庆功宴上,我差不多是年纪最小的被表彰的战士。”王登贵骄傲地说。

  因为表现突出,王登贵不但受了表彰,而且还被推荐报考译电员。“当时,竞争非常激烈,参加考试的最低也是高中文化,而我才只有小学文化。但是,首长看我聪明伶俐,对党又无比忠诚,破格接收了我。”谈到自己的工作,王登贵很自豪:“我们译电员虽然不在一线冲杀,但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一字之差,就可能血流成河。毛主席曾称赞我们译电员都是无名英雄,是党的咽喉,是红色的传令兵。”

  轻伤不下火线

  1950年3月,12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入朝参战。王登贵时任34师100团的译电员。由于敌机的疯狂轰炸,部队只能晚上行军。行军中,王登贵他们机要人员很辛苦,他们每个人都要背着衣被、给养、武器、以及通报密码。由于部队进入临战状态,来往电报很多。白天,其他的战士可以休息,王登贵他们却有着译不完的电报。晚上,他们照常随部队行军,片刻难歇,只有在夜间行军中打打盹儿。

  王登贵在行军途中还要经常去师部开会,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可以说每一次往返都是一次生死历险。因为,在朝鲜特务非常多,他们随时都会向王登贵开冷枪或是向空中发信号弹,引来敌军飞机轰炸。“我手里握着卡宾枪,边走边注意周围的动静,短短四五里路,比平常的十四五里路还要难走。”

  到达前线后,12军的第一仗就赶上了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发起全线进攻。12军属于志愿军3兵团,从中线突击,猛攻正面的美军第三师和土耳其旅。“敌人的地势占优,而且火力强大,我们损失很大。”当时的王登贵非常繁忙,不停地接译电报。就在王登贵和同志们接译电文时,突然敌人的炮弹落在了他们旁边,所有的人都被炸翻了,一名同志牺牲了,王登贵的后脑嵌入了一枚弹片,医生说再深一点就会危及生命。师长知道情况后,立时让王登贵返回师部接受治疗。王登贵说:“我没事!我可以继续工作。”简单地包扎了伤口,王登贵又随部队进攻。“经过顽强的作战,我们的部队逼近到了汉江北岸。”

  高于生命的密码本

  对于一名译电员来说什么最重要?“密码本!它比我们的生命都重要。”王登贵斩钉截铁地说。随后王登贵给我们讲起了他的一次重要历险经历,那也是他在朝鲜打的最后一仗。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王登贵所在的12军转隶第9兵团参加东线进攻。“我们突破了加里山守敌防线,在自隐里与美2师23团及法国营激战,歼敌近千人。截断洪杨公路,南进60余公里,抵达了37线。”但是此时,美国切断了志愿军的供给,志愿军已弹尽粮绝,彭德怀总司令下令全线后撤。

  “译完‘后撤命令’的密码后,我心里很难受,‘可惜了咱们的战果啊!’”按照命令,王登贵随军后退,但是,他们没想到,敌人正在他们回去的路上等着他们。“我们正在往山坡上攀爬,突然枪炮声四起,原来敌人在前方伏击我们。”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王登贵的警卫员负伤了,王登贵自己怀揣密码本,跟着部队突围。王登贵正在向前冲时,突然左脚一疼,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脚腕穿透而过,王登贵立时栽倒在地。刚倒在地上,敌人的一颗炮弹又在王登贵的身边爆炸,飞射的弹片深深地嵌入了他的脸颊、头部,鲜血直流。王登贵摸了摸怀里的密码本,“还好,它没事!”可是,这时的王登贵命悬一线,他不怕死,他怕自己身上的密码本被敌人搜走。“敌人得到密码本,我们的军事机密就会荡然无存。”王登贵忍着伤痛摸到了随身携带的一小瓶汽油和火柴,准备销毁密码本。恰好,师部的参谋发现了他,赶紧挖了个掩体,把王登贵放在里面,王登贵这才捡了一条命。

  受了重伤的王登贵不能再参加战斗了,他奉命回国接受治疗,不久转业。1955年,王登贵来到唐海开发农场,1991年离休。王登贵老人性格开朗,离休后,天天坚持锻炼,还总结了十大养生诀窍,如今他虽年近八旬,但是身体硬朗,神清气爽。

  (赵春卉、胡杨/文  刘云桥、郑文忠/摄)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2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Published at 2025/4/30 19:36:18,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