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清东陵一工地发现一座魏晋时期鲜卑墓葬
出土的各种随葬冥器。
砖砌墓室。李子春摄
(李子春、王翠艳)11月6日,在遵化市清东陵辖区内一新开辟施工车场发现一座砖室墓葬,市文广新局迅速对其进行现场勘察,断定该墓葬为魏晋时期鲜卑族墓葬。
据介绍,当日,我市文广新局主管文物副局长张宗宇接到清东陵报告称:在清东陵辖区内新辟施工车场发现一座砖室墓,现已派专人看守并划定警戒线加强保护,请派专业人员到场勘察。我市文广新局迅速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经勘查,墓葬位于遵化市租户村西3公里处,西北约1公里与清东陵金星山相望。施工现场散落有沟纹碎砖,砖砌墓室已大部裸露地表。从墓葬整体保存现状与施工现场情况看,该墓已没有继续永久保护的可能,必须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获取墓葬中埋藏的文物及相关信息资料。随即,市文广新局特派相关保卫人员及四名现场工人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工作。
经发掘,墓葬为单室附耳室,单砖垒砌砖室墓葬。墓壁墙体残存高约40厘米,墓向为东北西南向,主室宽70厘米,长167厘米,尸骨虽有痕迹但已高度腐蚀。南侧墓壁无存,耳室分两部分组成,东部侧室没有随葬器,西侧室较窄但清理出铜带扣、子母口陶盒、弦纹陶罐,双耳小陶罐、齿沿小陶釜等随葬冥器,其均为陶制且为泥质磨光黑陶。
从墓室较为简单,且结构独特及出土的沟纹墓砖和文物器型较为独特等特点分析,该墓葬属贫民墓葬,且具有汉代遗风、魏晋时期鲜卑族特征明显。根据以上情况断定,墓葬时代为魏晋时期鲜卑族墓葬。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北部是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与汉族迁徙杂居、经济文化相互渗透交流最为繁杂的区域,其中尤以乌桓、鲜卑为最。依地理位置,鲜卑分为东部鲜卑和北部鲜卑两大部分。北部鲜卑为拓拔鲜卑,而东部鲜卑可细分为慕容、宇文和段三部。拓拔鲜卑是第一个由内蒙入主中原的北方民族,统一了中国北方,把广大的北方草原游牧区和黄河流域北部传统的农耕区置于同一政权之下。慕容鲜卑则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及吐谷浑等政权。因此,滦河流域的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承德、唐山等地都留下了较丰富的鲜卑遗迹。
另据介绍,在我市的滦县、丰润、遵化等地同样多有鲜卑文化遗迹的发现。特别是1990年在滦县塔坨曾发掘清理出17座鲜卑墓葬,出土一批重要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和遗迹。遵化东陵鲜卑墓葬的发现,也丰富了我市该历史时代的文化内涵,是滦县塔坨鲜卑墓葬所反映民族文化的补充,它为研究我市魏晋时期鲜卑族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背景提供了重要佐证,也为更深入了解鲜卑民族向南部扩展的历史文脉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