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读者之声:人情债何时了
发布时间:2010/11/10 9:53:33 | 人感兴趣

读者之声:人情债 何时了

   (窦豆) 国庆假期,笔者参加了朋友儿子的婚礼。那场面很是热闹,前来贺喜的嘉宾有800多人,酒席有近80桌。可是,等到婚宴结束,朋友却私下叹息。问其原因,答曰:“收了十几万元礼金。”笔者不解地问:“收的礼金多是好事呀,说明你的朋友多吗,婚礼办得气派脸上有光呀。”朋友说:“好事?这是一笔要加利息的人情债。”

  仔细想来,朋友所言颇有道理。不可否认,结婚办喜事,亲朋好友道喜祝贺乃人之常情,送些有意义的礼物也无可非议。可是,近几年这贺礼的码数直线上升,“翻着跟头”地涨,小小纪念品已不足挂齿,直接就是现金。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若不如此就觉得自己“掉份儿”“栽面儿”。俗语道:“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乎,接受礼金者要记清张三、李四、王五各送多少,待到日后谁家有娶妻生子、乔迁新居,再还上这笔“人情债”。而且,为了面子好看,往往都要比当初人家给的数目再加点儿。如此这般,你来我往如“滚雪球”,使“人情债”越筑越高。这类事情如果一个月遇到两三份,委实让人难以招架。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结婚也罢,乔迁也好,亲朋好友前来道喜祝贺表示一点心意,能增进友谊和感情。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遗憾的是,这人情越来越金钱化、物质化,礼金的多少代表着感情的深浅,所以,为数不少的人是“打肿脸充胖子”,因此造成了经济负担。其实,面对“变味儿”的随礼热潮,多数人并不情愿这样做,只是陷入了“人情债”的怪圈难以自拔,笔者以为,要走出“怪圈”,关键在当事人自己。倘若操办事宜的当事人以明朗的态度表明拒绝收礼金,抑或是受邀者以婉转的理由不送“红包”,我想也不会因此伤“感情”。正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每个人都敢于带头砍断庸俗的人际关系链条,一定能刹住“人情债”的蔓延,诚然,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似乎很难,非痛下决心不可。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2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Published at 2025/4/30 20:17:42,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