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办主任的“样板田”
(冯立城 冯文杰 赵雅静)
时令深秋,滦南县东黄坨镇西黄坨村村西一块4亩见方的甘薯地有点与众不同,周围不少甘薯地已开始收获,而这块地薯叶盎然,长势正旺,每天都会引得不少人前来参观。在这块甘薯地,时常会见到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他或劳作、或给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解有关甘薯种植管理技术,忙得不亦乐乎。这个年轻人是镇农业办公室主任李添增,这块甘薯地也是他特意承包下来用于新技术推广和实验的“样板田”。
今年32岁的李添增毕业后被分配到东黄坨镇政府,一直从事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工作。东黄坨镇沙性土壤较多,农民有种植甘薯的传统,李添增通过调研发现全镇甘薯种植面积虽然逐年增多,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大多延续传统的种植管理技术,品种老化,产量偏低,制约着全镇甘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个农业科技推广者的责任感不时萦上心头,李添增决心为甘薯产业的发展做点事情。
今年开春时,李添增从西黄坨村承包了4亩土地打算种植甘薯。李添增这一举动引起不少人的不解,有人开玩笑对他说:“咱爷们啥时候受过这样的罪?”李添增笑笑就开始忙碌起来。李添增将承包田特意划分出两个种植区域,一块地种植当地一些传统品种,这和镇上的种植户是同步的。尽管种植的是常规品种的甘薯,他也不断改进常规管理技术,改起垄种植为扒堆儿种植,改密植为稀植,改无机化管理为有机化生物管理,改无薄膜种植为覆膜种植。另外一块地,李添增则进行名优特品种的试验示范,他自己特意从北京、秦皇岛等地引进紫罗兰、紫薯王、紫美、梅营1号等数个甘薯新品种,在自己的田里进行示范性种植。紧张的工作之余,李添增就把全部身心交给了这块“样板田”,甘薯的种植、管理等全套活计都是自己亲自动手,他几乎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看上一看,观察甘薯长势,记录有关数据,每天没有个时闲。
镇农办主任承包土地建起“样板田”,这在全镇甘薯种植户中引起不小的轰动。不少人知道李添增是滦南县酷薯薯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知道他种植了新品种,就不约而同的前来参观、取经,就连附近几县也有农民组团前来参观。每逢有种植户到自己的地里来参观,李添增就抓住时机,忙不迭的介绍有关甘薯的新型管理技术,介绍名优新品种……不仅在自己田里讲解,李添增还应种植户的邀请,随时到各村进行技术“巡诊”,潜移默化中,甘薯高产新方、绿色无公害等技术迅速在全镇种植户中进行普及和推广。李添增还在王各庄、东玉坨、西玉坨等村发展起20余个种植示范户,今年仅新品种推广就达到了400多亩。
有耕耘就有收获。在李添增辛勤管理下,自己的几亩“样板田”长势喜人,不仅如此,他亲手发展起的几个示范种植村和示范种植户也同样喜获丰收,甘薯亩产量均突破了2000公斤。看着种植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李添增心里甜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