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中科院专家实地考察迁安神奇寒地地貌(图)
发布时间:2010/11/5 8:38:46 | 人感兴趣

  《迁安神奇“寒地”三伏天—4℃》后续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王天译田林/文张啸龙/图

  2010年8月2日,本报以《迁安神奇“寒地”三伏天—4℃》为题,报道了迁安市夏官营镇耿庄村西南一块尾矿山脚下的地表温度在三伏天内仅为—4℃的奇怪现象,报道刊出后,引起国内读者和相关专家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开谜底,昨日上午,在本报记者及央视《走进科学》栏目组记者的陪同下,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两名地质专家来到尾矿山进行实地考察。

  昨日上午11时许,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庞研究员及韩研究员来到尾矿山脚下进行实地察看。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天气日渐寒冷,虽然艳阳高照,但尾矿山脚下早已没有了纳凉人。经过几个月的雨水冲刷及风吹日晒,尾矿山的半坡上留下了深达半米的沟壑,而之前村民在尾矿山脚下挖出的纳凉坑也早已被填平。在雨水的冲刷下,路边的地基较比几个月前又高出了许多。

  由于尾矿山中仍含有较高的铁矿成分,距尾矿山稍微近一些,指南针便近乎失灵。经过专家的实地勘测,尾矿山位于北纬39度56分,东经118度50分,海拔约为56米,发生地寒的一侧在尾矿山的北侧偏西方向。经测量,当地当日上午11时15分的室外温度为16摄氏度,光照下的地表温度为21摄氏度,然而稍微将温度计插入尾矿山脚下的岩石缝中,温度便急速下降,两分钟过后,最低温度已然降至1.5摄氏度。

  由于秋收季节已过,几个月前长满农作物的耕地上一片空空,视野极为开阔。记者一行发现,在尾矿山的西北侧约百米处,有两个面积在数亩之间的水塘,正西方向约300米处,则是距地表约百米深的矿坑。

  庞研究员告诉记者,经初步查看,造成地寒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因为“下行地下水”造成的。随着尾矿石的人为堆积,体积较小的矿石往往会降沉至底部,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松散层,一旦发生降雨,雨水便会沿着矿石缝下沉,而在下沉过程中,便会带走矿石的热量,水流量越大,所带走的矿石的热量也就越多,而堆积在上方的尾矿山则起到了“棉被”的作用,使之形成和外界大气候隔绝的小气候环境,最终形成了地寒的效果,除外界的降水外,尾矿山下也应有流量相对较大的地下暗流,长期流动的水流也带走了矿石的热量。除此之外,亦不排除矿石中含有某些能够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吸热效果的化学成分在内。

  韩研究员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韩研究员告诉记者,由于松散层的涵水性能极好,同时,这一层的空气和外界空气的对流又十分缓慢。迁安当地冬季气温较低、且降水量相对较多,当春季雪融化时,极为寒冷的雪水会沿着矿石缝流入松散层,温度也随之保存。由于松散层和外界空气近乎隔绝,且矿石的导热性能很差、辐射也较低,热传导的路径基本隔断,极为缓慢的空气对流使得低温空气透过矿石缝缓慢向外渗透,形成了特殊的低温层,也就是村民所发现的“地寒”。

  由于现场设备有限,无法对矿石成分进行检验,考察结束时,两位专家带走了尾矿山上的矿石样品,具体成分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2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Published at 2025/4/30 20:20:30,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