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耄耋老人的皮影“不了情”
(胡琳泊 王翠艳) 迁安市84岁的叶建国老人,与皮影结缘已经60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天做梦都是皮影,像走火入魔一样……”
叶建国老人时刻想着把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传承、发展,不遗余力地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皮影发展中,创建了迁安市阎家店乡东峡口村农泉山庄的皮影活动基地,并自己出资购买了字幕机、投影仪、音响等各种设备,同时招募精兵强将充实演艺队伍,并投资数万元将原来的小影人一律更新成一尺八寸高的大影人。目前,他正与“老搭档”73岁的赵田和60多岁的徐春瑞一起,排练两部新创作的皮影戏——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迁安一位民兵队长的英勇事迹的《劫灵车》及记述黄帝传说的《战蚩尤》。
叶建国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年仅16岁的他就参加了革命。那时,他挤时间到军区皮影队抄写反映抗日斗争的影卷,解放战争中他还自编了《打锦州》影卷。上世纪70年代初,叶建国购影箱、跑设备、拉赞助备齐了“棚围杆杖”,并克服种种困难在家乡成立了一个皮影班。1978年,叶建国花1000多元把化肥厂搭台子的材料买下来,重新焊了个皮影戏台,购进一套影箱,但由于各种原因,演了不到两年,剧团散了,影人也卖了。叶建国对此不甘心,过了两三年,又开始操办起来,这一次花了8000多元买了个影箱。为促进迁安皮影艺术进一步发展,1980年,已离休的叶建国亲自邀请乐亭、青龙、宽城等域外皮影社团到迁安演出牞共同切磋技艺;2002年,在皮影艺术陷入低谷时,年逾古稀的叶建国毅然牵头出资组建起“迁安市夕阳红皮影剧团”。2005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特别邀请他的皮影团赴京参加录制歌颂皮影艺人抗日时期勇杀日寇的节目。
近两年,一些老艺人由于身体原因退出舞台,夕阳红皮影剧团陷入困境,为挽救这种局面,叶建国与他人着手组建皮影艺术协会,在迁安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09年6月,迁安市皮影艺术协会正式成立,叶建国出任会长。该协会组建了谦御皮影艺术团。现在,他们的谦御皮影团已小有名气,队员发展到11人,在周边各县区及天津等地一年演出200多场,观众最多一次达500多人。叶建国老人对皮影的执著举动感动了乡邻。东峡口村农泉山庄的经理庞瑞军主动提出把自己的饭店作为皮影协会的活动基地,并腾出专门房屋建起了皮影录影棚,供皮影协会无偿使用。叶建国还准备刻录卡拉OK形式的皮影示范唱段光盘。
目前,在这间30平方米的录影棚内已经录制了《金印记》《观碾记》《狄戎寻泉》《采药女传奇》《双挂印》《镇怨塔》《杨金花夺印记》《呼杨合兵》《五锋会》《滦水传奇》《荣归》《闯帅府》《峡谷龙影》《追虎梦》《老马识途》等节目。乡村的夜晚,在这间密闭而独具特色的乡村录影棚内,叶建国与乡间皮影艺人们“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演绎着这片土地上最为激越、亢奋,也最为隐秘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