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她,她
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亦是母亲最疼爱的心头肉。她那时常常想,要一直陪在母亲身边。
那些日子,年迈的母亲卧病在床,住在她的大哥家。每天下班,她都急急赶到母亲身边,很晚才离开。那天上午,她因身体不适没去上班。下午,工友却给她带来母亲病危的消息。等她赶到大哥家时,母亲已咽下最后一口气。后来,捎口信的工友告诉她,她大哥上午就给单位打电话,想让她赶去见母亲最后一面,哪料想她不在单位,便托她的工友到她家里找她。而当时是地震后不久,房子还没有门牌号,工友只有挨家挨户地打听……她,只有失声痛哭。
她,是我的姥姥。姥姥讲起过去的事老泪纵横。姥姥说,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原本信誓旦旦地说要与母亲寸步不离,到头来,却没见到最后一面。只恨当时落后的通讯,铸成了永生难忘的遗憾。
“房子大了,电话小了,生活越来越好……”每当听到这首歌,她就感慨万千。不禁想起自己上中学时住校,每星期回家一次,如果有事不回家还要提前几天给家里写信通知父母,以免家人牵挂。写信还要算好日期,万万不能迟了。一晃三十多年过去,她自己的女儿也刚刚过了18岁的生日,她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当初父母因晚收到信的焦急不安,以及从未向她表露过的担忧。那时的牵挂,寄托在一纸薄信上。
她,是我的妈妈。妈妈常笑着说,那时父母对她吼,她就委屈地抹眼泪,她也不清楚这信到底会多长时间到家。若是晚了一天,结果就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妈妈不禁感叹,如果那时能像现在一样,人人都有手机,哪怕是家家都安电话,该多好。
换上刚充好的电池,打开手机,短信铺天盖地地飞来。一条条打开,全是妈妈在不同时刻发来的、从温柔到怒吼的“呼唤”,她不禁哑然失笑,连忙把电话打过去。电话那边的妈妈先是生气地说她,然后又焦急地问她怎么刚开机。她笑笑说:“我说娘亲呀,我这一路又是回您老人家的短信,又是挂着QQ跟同学保持联系,手机电量报销了。我刚到宾馆,充好电了。一切都好,您放心吧。”没错,这次去外地参加比赛,妈妈可真是“全程陪同”,这还不是3G手机,若是的话,视频电话估计得比普通电话还要多。
她,就是我。我必须承认,娘亲的“全程陪同”让我走到哪里都有安全感,就像她真的在我身边一样,时时刻刻都给我温暖。这,就是便捷的通讯带给我的美好年华。
她,她,她,血脉相承。留下历史的印记,见证了通讯发展的奇迹。世殊事异,三代人的悲欢苦乐,都与通讯紧密关联。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