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区双新二社区:网格管理中的“志愿情”
专稿 (记者 徐喆 通讯员 闻铭)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更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将社区建设和管理好是一个城市走向整洁有序的重要基础,广泛开展好社区志愿服务则是一个城市走向文明的标志。近年来,我市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队伍不断壮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别是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切实帮助居民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称赞。
双新二社区作为震后建成的老小区,常住居民有4000余人,平时难免遇到各类棘手的事情,下水道堵了、低保没及时领取、孤寡老人有困难了,由于社区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他们也经常既着急操劳又有心无力。面对这些问题,双新二社区以“善行唐山邻里守望”十个一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以网格化社会管理为基础,精心打造了“老帮老”“爱心储蓄银行”等“爱心互助”品牌,大力推进“一站、一队、一卡、一证、一表、一协议、一台账、一培训、一认定、一特色”的机制。
“一站”即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服务站挂牌并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有较为固定的工作、活动场所,具有明确、翔实、科学的管理制度;
“一队”为社区成立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设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委员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共有注册志愿者402人,由专人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工作;
“一卡”即社区根据自身特色,设计、制作“邻里守望互助卡”,卡上设有志愿者姓名、联系方式和所在社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名称及联系方式,向有志愿服务需求的群众发放,特别向社区弱势群体发放,以便提供及时的志愿服务;
“一证”即所有社区志愿者在社区登记注册并打印志愿服务时间确认书、志愿服务时间统计表和志愿服务者证件,在社区登记、盖章后生效;
“一表”即社区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进行登记在册,确保全覆盖、系统化的帮扶服务;
“一协议”即社区对有志愿服务需求的受助居民与志愿服务队或志愿者签署帮扶协议,以切实保障居民得到规范合法的志愿服务;
“一台账”即社区建立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工作台账,将志愿者服务内容、时间、地点、参与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等进行登记存档;
“一培训”即切实加强对社区志愿者的思想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及服务技能。有科学的培训计划,并将培训情况记录;
“一认定”即社区认真开展志愿者星级认定工作。志愿者服务记录时间达到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和1500小时的志愿者,可以依次申请评定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志愿者;
“一特色”即根据人口结构、管辖面积、社区工作人员状况、党总支的设置等因素,以“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为主导思想,将辖区划分为4个网格,为进一步推进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深化网格化管理功能,强化心连心服务主题,社区创新打造了“爱心互助”品牌活动。这个品牌是以爱心为支点,以互助为目标,以为民服务为前提,以党员助人为引领;从我做起助人,志愿奉献助人,邻里相互助人,使社区每一名居民为帮人困、解人难、助人乐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在人与人的和谐、户与户的和谐中,实现整个社区的和谐。
双新二社区志愿服务沁润着居民的心田。为了让空巢老人有邻里相伴,让留守儿童有邻里相携,让残疾人有邻里相扶,让社区环境有邻里相助,社区组建了“义务巡逻队”“一助一”“老帮老”“少帮老”“老爱少”等各类平安志愿者服务队,156名党员、51名居民代表、25位楼长融入其中,成为了邻里守望的“领头雁”。
“老帮老”志愿服务队伍成立于1991年,它由最初二十几人,发展到现在近千人;由最初的几项便民服务,发展到对境内病残、伤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方面实施长期帮扶。他们的事迹曾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中进行报道。“老帮老”志愿者工作形成了三条服务线,即:服务小组负责“包区位”摸底、调研;有技术特长的“包项目”,负责修家电、检查身体等;住得近的“保人员”,负责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组组长张永福把本社区50多名老年志愿者组织起来,对境内的8户孤老,16户伤残,17户重病老人,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老帮老”方式进行重点帮扶;坚持每年小年为困难老人打扫房间;有事敲地板成为寻求帮助的暗号等等,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常态,活动了多少次,有多少人参加,谁都记不清了。其实,这些老年志愿者也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也需要帮助,但是当那些自己身边、特殊困难的老人更需要帮助时,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默默奉献,而且这份邻里间的爱心守望至今已持续了22年!
现年87岁的陈元德,从1982年退休当志愿者,就一直在为社区服务。陈元德说,看着志愿者的队伍一天天壮大,他很开心,因为后继有人了。2012年他享受到了“老帮老”的成果,从志愿者变成被帮扶对象,和他结对子的是张永福。陈元德说:“过去我们爷俩一起帮别人,现在他帮我。”目前,在双新二社区里,像陈元德这样成为志愿者爱心储蓄银行置换对象的有7位。
为使邻里守望能够落到实处,双新二社区探索出一条居民自治的新途径,社区本着以“自己的事自己管,大家的事大家办”为出发点,由居民推选的张永福担任网格管理员,按照爱心互助的总要求,他每天活跃在网格内为居民提供亲情化服务。他将网格内的党员、楼门组长、居民代表等组织起来,共商构建网格、创建特色、服务居民的措施,该网格由党小组长、楼门组长、党代表、居民代表等十九人组成,目前已经自办自结一些诸如楼道卫生、邻里纠纷、水电煤气等问题60件。
同时,社区针对不同人群,结对联系,开展各类特色服务。针对老弱病残群体,充分利用老年日间照料室、心灵驿站、残疾人康复指导等场所,提供日间照料、日常保健、家庭病房、家庭护理等服务;针对流动人口群体,建立“绿色通道”,代办出租房屋登记、流动人口暂住证、适龄儿童上学等手续;针对新婚夫妇,新生儿家庭,开设“喜盈门”服务项目,提供优生优育知识、新生儿接种疫苗、居民医疗保险等系列服务;针对下午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小学生,开设了“四点一刻排排坐”服务,为学生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
为更好地维护、管理社区公共设施,社区的义务巡逻队员们每天轮流巡视,看护好绿地花草,维护好环境卫生,积极劝导不文明行为,带头认领绿地,主动清理楼道,每天擦拭楼道扶手,在社区开展的争创和谐楼门活动中,巡逻队员个个是榜样。特别是逢年过节时,在社区开展治安联防巡逻,排查消防隐患、防火防盗等工作就更加重要,巡逻队员们发现可疑人就会主动询问;发现居民自行车没锁、东西掉了、厨房火开着家中无人等疏忽的事,都会相互提个醒;每年的大年三十,巡逻队员们没有看过现场直播的春晚,他们一直在社区里转,就是害怕鞭炮会给居民引发火灾……这些邻里的守护神们为大家保了平安,也争得全国平安社区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