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机遇 发挥新优势
——二论贯彻落实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暨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精神
专稿 (本报评论员 张笑非 崔玉宝)前不久召开的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暨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市委书记姜德果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和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我们要抢抓新机遇,发挥新优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找准位置、发展壮大自己。在推进开放创新、转型升级过程中抢抓新机遇,发挥新优势,体现了市委对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对发展境遇的清晰洞察,顺应新态势,符合新规律,反映了全市干部群众的心声和愿望。
新机遇“新”在哪里?“新”就“新”在唐山由过去对北京的“单相思”变成了现在唐山、北京的“两情相悦”。从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的明确要求,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再到北京代表团来唐考察、京冀《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的签署,一条主线愈加清晰,一篇巨制跃然纸上,它生动地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机遇、最宝贵的机遇、最现实的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切实用好,决不能让这个最大的、最宝贵的、最现实的机遇与我们擦肩而过!
抢抓新机遇的过程,就是发挥新优势的过程。北京作为我们国家的首都,在人才、科技、文化、产业等诸多方面具有唐山可望而不可及的优势;唐山得地利之便,有着区位、土地、成本、生态环境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唐山港口码头、临港产业、产业园区(开发区)、交通路网等建设日新月异。这样,京唐在协同发展中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不仅将有力地撬动京津冀整个区域的发展,而且,也将对整个国家生产力布局的改变产生重大影响。
抢抓新机遇,发挥新优势,首先要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加速打造曹妃甸经济增长极。在向海发展的创新实践中,唐山已经形成了以曹妃甸为核心的沿海经济隆起带。这里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环境独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提出:共同把曹妃甸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打造京津冀成为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在曹妃甸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使曹妃甸产业园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摆在我们面前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坚持“港、产、区、城、路”统筹推进、全域开放,尤其要以合作建设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为重点,加快产业聚集,完善园区功能,打造综合大港,推动港城建设,为承接北京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抢抓新机遇,发挥新优势,必须依托我市重化工业的基础优势,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我市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有坚实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化工业有实力、有资本,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和高素质产业大军。我们要借力京津特别是北京的产业转移,着眼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转型升级步伐,本着错位发展的原则,深入研究我市的优势和承接条件,密切跟踪北京产业转移。要围绕“有中生新”,把“减法”当作“加法”做;围绕“无中生有”,把“加法”当作“乘法”做,有针对性地搞好产业对接,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传统产业做大、做新、做强。同时,借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唐山重化工业的升级版。
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使唐山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难得的机遇面前,发展的责任感激荡着我们,奋进的鼓点在我们的心中敲响。我们坚信,只要牢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们就一定能开创沿海强市、美丽唐山建设的崭新局面,书写京唐合作的新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