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做到三个新抓准三个“真”
发布时间:2014/8/7 9:27:48 | 人感兴趣

做到三个新抓准三个“真”

  专稿 (刘刚)唐太宗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为人民是构成国家的主体,是执政的根基。当广大人民对国家失去归属感和认同感之时,这个国家就进入了“危险期”,而密切联系群众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大法宝。因此,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人民认同,让人民满意,这对我们党和政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着力创新活动载体和方式,抓准三个“真”,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真“下乡”,创新调研形式,实现干群零距离

  为什么现在的党员干部很难听到群众的实话,为什么许多群众不愿讲甚至不敢讲真话?过去,我们的党员干部骑着自行车下基层,坐在田埂上与农民说农事,走进农户与农民一个锅里吃饭,没了距离,群众自然愿意讲出真心话。而如今,有些干部下基层调研前呼后拥,蜻蜓点水,一沾就走,甚至进哪家、走那条路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有些干部搞形式主义,脱离群众,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了损害干群关系、造成干群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创新调研形式,做到真的“下”,下到底,下到群众的心间。

  一是建立常态化党员干部驻农户机制。要想“心”贴近,必先身贴近。就县市而言,应该要求镇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乡镇公务员每人每月至少1天住在分包农户家中,自带饭钱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唠唠家常嗑,摆摆农家事,干干地里活。特别是针对当前农村因选举、土地、资源、社保以及部分农村干部不作为等引起的信访,就能及早发现苗头,消除隐患,乃至抽丝剥茧,找到症结,调整政策,解决问题。同时,要继续深入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2012年以来,遵化市驻村工作队以深入扎实的工作,为广大群众解决了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留下了开拓进取的好观念,开拓了一条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树立了亲民爱民的好形象,让群众真正体会到了党员干部真心为民、情真意切。

  二是定期撰写调查报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如果每名党员干部都能定期进行一次调研,撰写一篇调查报告,闻民间疾苦、问百姓冷暖、知民情民意、晓民忧民愿,并通过组织部门进行汇总梳理,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单位,一定能成为指导工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调研的过程也是党员干部提高宗旨意识的过程,写作的过程也是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的过程。

  三是开展经常性微服办事活动。这一活动主要针对领导干部。许多群众反映部分部门单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我们的领导干部也总是说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那为什么这些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呢?根本原因是领导干部存在官僚主义问题,存在怕得罪人心态,说说就过,得过且过。正本清源,就需要领导干部能够经常微服跟着群众、跟着企业服务对象办事,掌握第一手资料,抓些现行,杀一儆百,则此风立转。

  四是大范围进行市直干部与乡镇干部岗位交流。由于种种原因,乡镇干部与市直干部缺乏交流,造成了上不知下、下不知上,阻碍工作流程的畅通。对此,可以实施市直干部和乡镇干部每年一个星期岗位对调,让乡镇干部了解市直机关的职能章程和办事程序,让机关干部了解乡镇现实情况和工作方法,使我们的干部熟悉政务,提高办事能力。

  二、真“实干”,创新活动载体,加快发展显实效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中央明确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就遵化而言,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于紧紧扣住中心工作,创新活动载体,真抓实干,实现活动开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把活动成效体现到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遵化、全面提速六大攻坚的实践上来。

  一是开展项目建设攻坚,砥砺党员干部抓发展的能力。项目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一名党员干部不会跑项目、不能为项目建设服务,就是作风不过硬、能力不突出的具体体现。所以,一定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能熟练掌握产业政策、招商引资政策以及抓项目的方式方法,以“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闯劲,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南资北移的有利时机,不遗余力抓重点项目、抓招商引资,真正做到完不成工作就夜不能寐、干不好工作就寝食难安。只有这样的党员干部才是能够创业干事的干部,才是有能力的干部,才是一名能够紧跟时代、通晓经济、会谋发展的合格干部。

  二是抓好民生改善,锻炼党员干部为民谋幸福的能力。今年,遵化市确定了城乡道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1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各级部门也根据各自实际,谋划实施一批实事工程。这些惠民工程能否让群众满意,党员干部是关键中的关键。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心怀群众,发扬“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对每一件实事,都能聚精会神,一心一意,一件一件谋划,一件一件落实,一件一件干出成绩。

  三是开展岗位建功行动,磨练党员干部敬业奉献意识。事实证明,一个不想兢兢业业工作的干部,永远干不成事、干不好事!因此,必须让广大党员干部矢志岗位建功,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不出错、不推诿、不拖延,争当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颗螺丝钉。同时,要奖掖先进,调动党员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开展“项目旗手”“爱民标兵”“敬业模范”等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对于在重大活动和艰苦岗位做出优异成绩的党员干部,应该打破常规予以奖励重用,让能干事、会干事的党员干部看到希望,而不是难以上进、蹉跎一生。

  三、真“监管”,创新监察机制,公开透明促公平

  事无不可对人言,然而许多部门的工作恰恰相反,事事捂盖子,处处掩面纱,致使信息不透明、运作不公开、监督机制不落实。对于这些问题,要创新监察机制,把事摆在明面上,让群众知晓明白,随时关注监督,这也是广大群众渴望公平最迫切的诉求之一。

  一是推进事项公示。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既然做的都是好事,何必遮遮掩掩。所以,凡涉及工程招投标、为民办实事等事项,必须通过电视、网络、报纸进行公示,特殊行业的还要在行业内部进行一段时间的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诸如工商、食安、物价等与群众休戚相关的部门以及乡镇,必须将人员、职能、工作程序、收费与否等相关内容设置公示栏入村、入社区,并责成村社干部及时宣传到位,让群众家喻户晓,办事不走弯路。

  二是群众反映必须及时回应。我们的纪检监察、组织部门设定了很多监察制度以及举报渠道,但对群众反映的回复速度还有待提高,即使是匿名反映的问题,也应该迅速得到回应。比如,吃拿卡要问题,许多企业不愿意反映,固然有“怕”的因素,也与“反映了也得不到解决”的想法有关。因此,许多企业宁可花钱去办该办的事情,从而失去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种情况很可怕,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一旦接到群众反映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尽快予以查证,重大问题应该通过媒体予以及时公开回应。

  三是强化对党员干部的评议。遵化市一直在开展述职、述德、述廉活动,组织行风监督员、单位职工、服务对象对领导干部作出评议,排查出群众关注的问题或者带病干部,并将结果记入档案,收到了警示干部、教育群众的实效。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扩大评议范围,对部分党员干部进行抽查评议。同时,应硬化措施,保密评议群众信息,公示评议结果,按结果对评议对象进行奖惩,促使群众敢于监督,敢于揭短,敦促党员干部心存敬畏,严于律己,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目的。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执政生命线。各级党委只有深入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真正做到“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作者单位:遵化市广播电视台)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2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Published at 2025/10/8 7:52:36,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