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水扁担“退休”了
过去,我们村的农民喝的是村里的井水,因没电,只能靠人工担。为不耽误白天去生产队挣工分,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人们就起床去井台上排队担水。
为了担水,人们在井口上面安装一台辘轳。辘轳由滚筒、辘轳把儿和井绳组成。辘轳的滚筒上面缠绕着一圈儿一圈儿的井绳,井绳的长短依井深而定。井绳的一端牢牢系在辘轳滚筒上,另一端拴上一个用来挂水桶的带有开关的铁钩子。
担水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向水井里放空水桶并灌满水。先将空水桶挂在铁钩子上,然后利用缠绕在滚筒上的井绳,顺着井筒往下放。当井绳在滚筒上仅剩两圈时,空水桶开始接触水面。这时,担水人再慢慢地放一圈井绳,空水桶就依靠铁钩子的自重自动倾斜,井水自然而然地涌入空水桶中。
第二道工序,是利用缠在滚筒上的井绳往上提已经灌满水的水桶。当水桶提到井口上面时,担水人就可以用一只手扶着辘轳把儿,另一只手将水桶拽到井台上放稳,然后,将这桶水倒入另一个空水桶内。接着,再打第二桶水。
不论是往下放空水桶,还是往上提满水桶,都不易,既要有技术,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经验的青壮年打起水来,易如反掌。但是,如果让老年人、大姑娘、小媳妇干这种活儿,就勉为其难了。赶上冬季,井台上有冰,就更危险了。
后来,村里通了电,安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打开自来水龙头,水就“哗哗”地自动流出来。这欢快的流水声在村民们的耳朵里简直就是曼妙无比的歌声。
人们用上自来水后,昔日的挑水扁担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光荣“退休”。现代化的自来水代替了昔日的人工担水,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见证了我市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诠释了农民生活的变迁。
(张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