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火中绽放的青春
——访抗美援朝女战士鲍金鸾
(胡杨、赵春卉、安希民/文、刘云桥/摄)
我们的青春没有虚过/燃烧着革命的烈火/我们的胸膛是那样美丽宽阔/我们的意志是那样不屈坚决/为的是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
58年前,17岁的鲍金鸾在朝鲜战场写下了上面的诗句。如今,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75岁的鲍奶奶说,“我为自己当过志愿军战士感到骄傲,抗美援朝的经历,让我觉得这一生没有虚度。”
救命的背包带
1950年3月,15岁的鲍金鸾考入华东军政大学浙江分校。一年后,学习护理的她被分配到解放军第24军72师医院。“那时,抗美援朝的号角已经吹响,医院里群情激昂,所有医护人员都写了请愿书,有人还写了血书。”经过整编,1952年秋,鲍金鸾和战友们唱着军歌,跨过鸭绿江,开赴上甘岭前线。
一踏上朝鲜的土地,鲍金鸾惊呆了,硝烟弥漫,满目疮痍,许多村庄被夷为平地。为躲避敌机的狂轰滥炸,部队采取了夜行军。“朝鲜大多是山区,道路崎岖不平。天经常下雨,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大家踩着泥泞行军,脚下一尺远就是沟壑与悬崖。怕有同志遇险,大家都用背包带互相拉着。”一次夜行军,鲍金鸾险些失足掉下深沟,幸亏身边的战友把她拉了起来。
行军中要翻越几座积雪的高山。“上山时还好,下山简直寸步难行,一不小心就要摔跟头,有时一天要跌十几跤。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走。”一次,部队穿越一条冰河,那是敌机的封锁区,鲍金鸾脱下鞋袜背在肩上,急渡上岸后继续跑步前进,岸上的沙石粘在脚上,也顾不上清除,到了营地一看,脚趾头冻成了紫红色,脚底板几乎脱了一层皮。
“部队每夜至少要行军五六十里。我们背着背包、水壶、干粮袋,足有三十斤重。虽然走1小时可以休息15分钟,但大家都不敢坐下,因为夜间气温低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有的战友实在太疲劳了,一坐下就再也没能站起来。”回忆及此,鲍奶奶的眼角泛起泪花。
血与火让我们更加坚强
在朝鲜五圣山附近的内松馆,距离战斗前沿约7公里处的一个丘陵地带,鲍金鸾和战友们建起师野战收容所,为前线负伤战士提供医疗救援。
野战收容所共110余人,半数以上是女同志,年龄大都在二十岁左右。为了躲避敌机的空袭,收容所建在坑道中,坑道内昏暗、潮湿,分不清白天与黑夜,常年点着煤油灯,一天呼吸下来,连痰和鼻涕都是黑的。秋冬季节,这些爱干净的年轻姑娘们只能化冰洗脸,半年都没有洗过一次澡。
在简陋的野战条件下,鲍金鸾与战友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战斗异常惨烈,特别是上甘岭战役期间。当时我负责检伤分类,前线转送下来的伤员大多是重伤、混合伤(包括枪伤、毒气伤、磷火弹伤等),没有人因为轻伤离开火线。”提起前线战士的勇敢和坚强,鲍奶奶格外激动,“有的战士昏迷中还在呐喊,有的战士截肢时都没有掉眼泪,却因为不能重返前线而痛哭失声。”
1953年5月,夏季反击战打响。一天拂晓,敌军派出两架轰炸机向驻地投放炸弹,收容所顿时成了一片火海。
当时鲍金鸾患了痢疾,高烧40度还在坚持工作,炸弹产生的巨大气浪将她掀倒在地,坑道顶的石头噼里啪啦地落在她身上。然而,一回过神来,鲍金鸾就跑出去抢救伤员和医疗物资。“敌机还在头上盘旋、俯冲扫射,但我什么都不怕,为了前线的战士,就是死也是光荣的。”
“那次轰炸,收容所有二十几个战友伤亡,不少同志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伤员。”鲍奶奶回忆,“药房的敷料员崔秀兰本该回国结婚的,为了完成夏季反击战救护任务,她主动推迟了婚期,结果不幸在轰炸中牺牲了,战友们在炸塌的坑道废墟里,只找到了她的一条腿和一束头发。”
泪水化作战斗的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下,鲍金鸾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勇敢的志愿军女战士。
军功章成就一段姻缘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消息传来,鲍金鸾与战友们欢呼雀跃、激动万分。“停战后,部队留在朝鲜进行业务培训,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大家唱歌、跳舞、讲故事,所里还开辟了一个简易篮球场,组织起一只人数众多的男女混合队。”
在一次“舞会”上,鲍金鸾认识了未来的丈夫孙俊英。“他对我有好感,但那时我年纪小,没有考虑恋爱成家的问题。”1954年底,部队即将回国,鲍金鸾在战斗中荣立三等功一次,而军功章要回国之后颁发。时任司令部干事的孙俊英正负责此事,叮嘱立功的同志一定要把联系地址寄给他。
回国后,孙俊英随部队换防到唐山,转业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耳鼻喉科医院的鲍金鸾给他写了一封信,这之后,两人鱼雁传书,共同的战斗经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随着了解的深入,感情也在慢慢滋长。
1956年底,鲍金鸾与孙俊英组织了家庭,随之从上海调到唐山,先后在市人民医院、市工人医院担任护士长、医生,由于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在退休后又被单位返聘,直到69岁才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后,鲍奶奶以书画自娱,尤其喜画雄鹰。
时隔60载,历史的烟尘早已散去,沉淀下来的,是永远不变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珍惜。“在朝鲜战场,我们只是完成平凡的本职工作,但大家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为祖国的和平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采访最后,鲍奶奶说,“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所有志愿军战士都是中华的好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