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电话和手机
上高中时候,一个外校的同学写信给我邀我到县城去玩,信里说得很清楚:“星期天早8点,在新华书店门口见面。”后面加了个括弧:如果刮大风或者下雨,就不要来了,以后再约。一封信从他们学校到我们学校要走三四天,加上提前量和意外情况,就得一星期,一周后的天气怎样,真不敢说,为了确保无误,同学考虑得可真够细的,一次相约,费了多少心思!
书信传递信息的日子,急不得。
上班了,单位有一部电话,领导让木匠做了个盒子,听筒一边敞着,按键一边加盖上锁,只能接不能打,要打电话需向领导要钥匙。不少同学都给我打电话,一律是公家电话,可能是终于能用上电话了,烧得慌。我很少给他们打电话,有的同学就问为什么,我说我们的电话受限制。慢慢地,电话终于少了,几个要好的朋友联系依然靠书信,也许,他们也受到了限制?同学结婚,给我来了一封信,信后用钢笔画了一幅路线图,还附着说明。电话必须是你有我有全都有才方便,否则,人地两生,还是地图实用。
家里装上电话我不知道,有人说有我的电话,我一接,那边说:“喂,听出我是谁来了吗?”我真听不出来,就实话实说,那边生气了:“我是你爸爸!”我拿着听筒愣住了,家里装上电话了?不装的时候,觉不出什么,装上之后,事就多了。每次从家里回来,家里都会打来电话:“到单位了吗?”有两星期不回家,电话又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电话线把我拴到了父母跟前。
结婚后妻子鼓动着我买了一部手机,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电话,我说:“你看,买个手机有什么用?”“慢慢就有用了。”不错,慢慢地,没手机都不行了。手机响了,我一接,对方问:“你在哪儿呢?”“我在办公室。”对方就挂了,我正纳闷怎么挂了?一个角落里有人喊:“这儿呢!”近在咫尺,非得弄得远在天涯似的。赶上把手机忘在家里,半天都魂不守舍。其实半天能有什么事?就是觉得少了些什么。有人说,半年不回家,回家后用不了半小时家里村里那点事就都弄明白了,其实,真的没有什么事。可是,手机却把日子弄得紧张了,一天没有手机,好像就被日子落下了。
从书信到电话再到手机,再到现在正流行的3G可视手机,这才几年时光啊,我们的通信发展得真快呀!(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