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叶口日记(31)
9月8日,星期三,晴,热。
5时30分起床,暗想,如果今天早上能吃上一碗面条,该多么好啊。6时10分,去曹春英大姐家与民工们一起吃饭,居然梦想成真,几位大姐果真做的热面条汤!因为连续喝了几天的粥,忽然见到面条,有豁然开朗、大喜过望之感,有点儿类似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捕鱼人“忽逢桃花林”后,见到“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心中惊喜不已。所谓幸福,大抵如此。
饭后去房东玄平大叔家洗漱,半路上看见大叔正背着一大捆带穗的谷草,迈着沉重而坚实的步伐,从村西山坡上走下来。原来,大叔和大婶一大早就去山坡地上割谷子,我刚刚吃完饭,他们却已经劳动一个多小时了。我也趟着沾满露水的荒草,沿崎岖狭窄的小径朝大叔家的谷子地逶迤走去。我想帮大叔往家里背几捆谷草,但拎了拎,觉得实在是太沉,先就没有底气了。但转念一想,大叔65岁了,一米六五的瘦小身材,尚且可以背得动,我才39岁,一米七五的身材,就背不动么?于是抱起一大捆谷草试着往肩上扛,但是不行,我扛不起来,腰还轻微扭了一下。正在此时,大叔回到田间,急忙阻止我再试。我讪讪地一笑,也就不再逞强。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里面有一个情节:每个赶考的武举人都要试举一块石礅,有的人能举起来,裁判亮的牌子上写着“成功”,有的人举到一半被压倒了,牌子上写着“失败”,而周星驰拎了拎,觉得自己举不起来,选择了放弃,裁判亮的牌子上则赫然写着“无耻”。其实周星驰只是量力而行,他并没有放弃整场考试,他放弃这个项目后,积蓄体力,努力在其他项目上取得了佳绩。我也一样,开始承认在一些领域的一些事情自己确实无能为力,于是望峰息心,适可而止。或者另寻办法来完成任务,比如将大捆谷草分捆成小捆,宁可多走几个来回,把它们运回家。善始善终固然可嘉,半途而废亦合情理。最好的状态,应是有所坚持,也要有所放弃。
整个上午都坐在院子里,帮玄平大叔剪谷穗。今年雨水充沛,谷子长得特别好,植株基本上没有倒伏,谷穗又非常饱满,而且鸟又没怎么吃,真是个好年景。边工作边与大叔聊天,是非常美好的时光。我们聊起过去搞生产队时期的劳动及分配方式,许多细节令我颇有感慨。玄平大叔说,那时候人比现在老实,出工时大伙基本上都卖力气,偷懒的人极少。当然,收获时也有偷着占便宜的,比如刨花生时就有人偷吃,生产队长就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在田间地头放一桶清水,再放一些碗,干完活后每个社员都要用清水漱口,再把漱口水吐到碗里。如果谁偷吃了花生,那么他吐的水肯定是浑浊的。这个办法很管用。但问题是,如果大伙基本上都偷吃了,队长也没有好办法。结论是,完全靠道德自律来约束人的行为是不够的,人难免自私,而好的制度,应该具备道德与法律的双重约束。又谈到队长办事公平与否的问题,大叔说,这个很好办,如果队长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年底大伙儿就会把他选下去。此外,村里大事,比如给社员定工分标准等等,都由全体村民开会来讨论决定。这说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乡村政治体制,是一度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的。玄平大叔认为,民主治村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是最好的乡村政治模式。
玄平大叔如果不出去打工,就一天到晚在家里田间劳动,真的一分钟也舍不得闲着。剪完谷穗,他又去割黏高粱,又自己挖污水池,铺设下水管道,收拾破烂儿卖掉——每天他都是踩着露水下地干活儿,午饭后从不午休,立即投入工作,天黑后才又简单吃点饭。他一天中最大的享受,便是晚饭后坐在炕上看一个多小时的电视,他最喜欢看法制节目和戏曲。大叔的每一天,都活得充实而快乐。古籍《祖堂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有位师者叫百丈怀海,他有一句誓言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年事已高的他仍然全力践行自己的誓言,每天都要劳动。他的弟子于心不忍,偷偷将他的劳动工具藏起来,百丈怀海找不到工具,只好不再去田间劳动,但也坚持不再吃饭。他的弟子没办法,只好把工具还给老师。玄平大叔虽然没发过类似的誓言,但他却一直自发地践行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人生原则。我敬佩这样的人。(记者杨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