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抹不掉的激情记忆
——访志愿军老战士荀殿禄
60年前,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强敌殊死搏斗,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扬我国威军威,为刚刚建立的新中国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环境。
时光荏苒,当年英勇的志愿军将士,如今健在的也已是耄耋老人。但这场战争始终铭刻在他们心中。在他们的记忆中,那是一场贫穷与强大、血肉与钢铁的较量。在他们的讲述中是一个个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感人故事。他们希望这些记忆化作整个民族的记忆,永志不忘;希望这些故事流传不息,代代相传。因为这其中所饱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自立与发展的基础。——编者
(赵春卉、胡杨/文 郑文忠、陆宁/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前夕,记者一行人拜访了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荀殿禄老先生。荀老先生曾经是赫赫有名的“万岁军”——志愿军38军中的一员。60年过去了,那一段峥嵘岁月仍然是荀殿禄老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耄耋老人难忘峥嵘岁月
如果不了解荀殿禄的经历,您也许不会把眼前这位精神矍铄、面容和善的老人跟赫赫有名的“万岁军”——志愿军38军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这位老人,60年前跨过鸭绿江,在枪林弹雨中实践保家卫国的誓言。
9月6日,记者来到荀老家里,这位已81岁高龄的志愿军老战士首先将十几枚勋章摆了出来。尽管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洗礼,勋章依旧熠熠生辉。这些勋章有解放战争时期的,也有抗美援朝时期的。这些勋章来之不易,每一枚勋章背后,都是一次生命与鲜血的付出。“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我多次受伤,几次命悬一线。”睹物思情,回想走过的峥嵘岁月,荀老无限感慨。
荀老说:“我祖籍吉林伊通,自小家境贫寒,给地主扛活,时常受气挨打,更让人受不了的是经常受日本人的气,于是我下决心参加解放军,解放和我一样受气的乡亲们。”
1947年9月,荀老自愿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成为了38军的一员普通战士。“部队待咱可好了!当时,我年纪小,战友们都照顾我,尤其是我们班长还亲自帮我改衣服,真像老母亲一样。”荀老说。
参军后荀老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随后随部队一路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屡立战功,为解放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当时就一个心思,听党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荀老笑着告诉记者。
响应号召入朝参战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了!当年,年仅21岁的荀殿禄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前线,成为第一批跨过鸭绿江志愿军战士中的一员。
“我们出国当晚战争就打响了。美方的战斗机对我们不断轰炸,尤其是把我们的给养都炸毁了。当时天寒地冻,我们志愿军穿的都是单衣,我们只能跑步取暖。饿了就吃压缩饼干,渴了就抓把雪塞到嘴里。”荀老回忆说。
荀殿禄老先生在朝所经历的战斗中,他记忆最深的是清川江战役。“零下40度的天气,清川江江面宽,水又深,流速又急。敌人做梦也没想到这冰天雪地的,我们会打过江去,他们慌了手脚。一时间山上山下、江边、岸后大小火炮,轻重机枪,坦克战炮一起开火,敌人的炮火异常猛烈,炮弹像下雹子一般倾泻到江水里。我们的战士只要炮弹不落到头上就是一个字‘冲’!好多同志在敌人的炮火中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清川江变成了血红的颜色。我们班13个战友就剩了我们3个人,我们班长也牺牲了。”说到这儿,荀老哽咽地说不出话来。荀殿禄在这次战役中立了二等功。(注:强渡清川江是抗美援朝5次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次战斗,也是最关键的一次战斗,逼迫美国兵撤出了三八线,这就是永垂青史的“清川大捷”。)
随后,荀殿禄由于枪法准,被任命为“冷枪手”(狙击手),多次立功,曾经打死了3名敌方“冷枪手”。“做冷枪手不容易,不但枪法要准,还要冷静。有一次,敌人的子弹从我的耳后穿过,贴着脸颊飞了出去,我依然没有动,继续观察敌方情况。”荀老回忆说。
荀殿禄一直到停战协议签订前夕,才被调回国。说起抗美援朝这段经历,老人说从不后悔,保家卫国是每个军人的责任。
苦练飞行戍守地方
1953年荀殿禄回国,被调到飞行部队,学习飞行。飞行员要懂文化才能操作飞机,这对于大字不识的荀殿禄可是一大难关。“那比打仗还难哪!要求我们一年达到初中文化水平。没办法,我只能偷着开夜车,到路灯底下学习。就这样我用半年时间通过了文化课考试。”
学文化课难,学飞行更不容易。“由于当时我们并没有自己的教官,只能请苏联的顾问,语言不通,我们领悟较慢,顾问就经常骂我们。但是,为了学好飞行保卫祖国领空,我坚持忍耐着。”
毕业后,荀殿禄一直航行蓝天,保护国家的领空。先后驻守福建、江西等地。1976年6月,荀殿禄换防到唐山。7月27日,荀殿禄因公出差到固城,“7·28大地震”发生后,荀殿禄马上赶回唐山参与抗震救灾。“当时有人劝我不要回来,我说那不行,我是军人,我有责任保护老百姓。”荀殿禄当时担任空6军司令部航行处处长,他负责指挥空运伤员。“当时,我只是想多救一个也是好的。”
自此,荀殿禄一直驻守唐山。1981年,荀殿禄因心脏病停飞,不久后离休。
安享晚年乐在其中
离休后的荀老先生,为了排解寂寞,又养花又养鸟,后来荀老开始练书法、打门球。他老伴儿也很支持他,不管参加什么活动都陪着他一起参加。三年前,荀老开始上老年大学。“我戎马一生,没什么文化。现在有时间了,我就把这一课补上。”荀老说。
记者看到,荀老家里有很多大幅的摄影作品,原来,荀老一直在学习摄影。“摄影真是太有意思了,奥妙无穷。”
采访结束时,荀老说:“国家很照顾我们。八一啊,过年啊都要慰问。所以我比较开朗,比较开心。”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