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同路人结伴赴大学”活动圆满结束
本报记者为结伴同行新生送行
结伴返校的“小哥儿俩”向记者挥手道别。记者赵亮摄
(记者李莹、刘珲)昨天下午,经本报“寻找同路人,结伴赴大学”活动牵线成功的大学新生陈辉、付宇超一起踏上了去往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旅程。他们的大学生活就此开始,本报记者特意前往车站送行,并送上小礼物表达祝福。
丰润的陈辉和迁西的付宇超今年都考上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在本报“寻找同路人,结伴赴大学”活动中,他们成功结对。按照两人的约定,9月8日下午他们于唐山北站集合,乘火车前往北京,再乘坐当晚的火车共赴合肥。尽管之前通过多次电话,但昨天在车站两人才是第一次见面。两个小伙子一见就很投缘,不停地交谈,共同憧憬着未来的大学生活。“我们两个虽然不是一个系的,但在一个校区,能提前找到老乡特别高兴,以后放假我们都可以一起走!”陈辉高兴地说。
得知他们出发的日期,本报记者特意赶到车站为他们送行,并送上了笔记本和鲜花表达美好的祝福。收到礼物,两个年轻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付宇超告诉记者:“这次多亏了晚报帮忙,找到同学兼老乡的王辉一起去学校,两个人路上可以说说话,不至于寂寞,真的很感谢你们!”王辉也表示,有了同路人,他们的家长更放心了,“我们结伴去上学,不用家长陪送,独立迈出了大学生活的第一步,我们觉得很有意义!”
自本报8月18日推出“寻找同路人,结伴赴大学”活动以来,来电咨询和登记的电话不断,先后有39位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出行路线多达10余条,其中最近的为北京,最远的涉及国外,如澳大利亚墨尔本、英国纽卡斯尔等地。唐山至石家庄、重庆、武汉、上海等成了结伴上学的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