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真情担大任
——记滦南县一位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
(高卓建 冯连满 伊明)
张树丰是滦南县胡各庄镇沈营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两年多来,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曾令村民们烦心、让上级领导闹心的村子,奇迹般地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可喜变化。一位普通的村支部书记,是怎样实现了这个让乡亲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呢?
“就冲大家伙儿,我干了”
在滦南县,沈营村是个拥有1300口人的大村,人多却没有体现出力量大,多年以来,村集体负债高达130多万元。农民是手中无粮心里慌,村里是手里没钱心里慌。2008年春天的村支部改选,镇党委和全村百姓却都认准了一个理儿:要想改变村子面貌,就只有看张树丰一搏了!
张树丰是在施工间隙回家时被镇领导“堵”在家里的,近百名村民闻讯也涌到他家,劝他为村里担纲。张树丰终于被镇领导的真诚所打动,尤其村民们忧郁中充满期望的目光更让他悠然升腾起强烈的使命感,他心一横、牙一咬:“就冲大家伙儿,就冲我是沈营人,就冲我是共产党员,我干了!”
“要干,就干出个样儿来”
要干事就得用钱,而村里没有积蓄,相反却负债累累,在这种情况下,张树丰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奉献”了。
村里使用了20多年的自来水因失修供水不畅,他千方百计争取资金4.7万元,更新了1800米输水管道,安装了电脑控制系统,使困扰村民多年的吃水问题得到解决,也确保了饮水安全;由于水电配套设施不完备,村民年年为农田灌溉挠头,张树丰费尽心血引投资7万元,新打机井2眼,架低压线1200米,铺设节水管道1500米,解决了群众浇地难问题;以往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枯燥,他筹措资金6.5万元,用于村址建设,维修村部7间,修建了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布置了娱乐室、党员活动室,购置桌椅板凳,使得原来破旧的村址变成高标准的村民活动中心;村环境面貌差,群众生活质量低,他想方设法争取外来资金42万元,修村里水泥路5条共计3300米,平整街道14条计7000米,动土方3000方,打通了3条多年不畅通的死胡同,清理侵街占道170余处。随后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42盏,栽种观赏树木1500棵,植花草500平方米,彻底改善了村容村貌;为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他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协调帮助村民兴建种养小区,新上温室大棚62个、存栏百头以上猪场5个,且由村里负责实现了电水路三通……
变化是干出来的,威信也是干出来的。张树丰所干的正是群众多年来苦苦期盼的,当愿望变成现实,群众个个喜不自禁,张树丰的威信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与日俱增。在修路和农村垃圾清运过程中,村民出义务工800多个,为村集体节省了大笔开支。
“只要乡亲们满意,我就不觉得亏”
让群众认可的不仅仅是张树丰干了什么,还在于他是怎么干的,后者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在沈营村,百姓心中装满了关于张树丰感人的故事。
——在协调办电、修路、村庄规划等工作中,张树丰每次进县城都是开自己的车,而且自己掏钱加油、用餐,从未报过一分钱差旅费。有知情群众说,两年多的时间里张树丰光油钱至少用去7000多元。
——为了“大家”,张树丰舍去了“小家”。因为忙于村里事务,他自己的生意被搁置起来,顾不得打理,个人收入蒙受巨大损失。
——村里搞街道美化,为节省开支,张树丰带领支部一班人亲自动手栽花植树,没花钱雇用一个人。在他的影响下,部分党员群众也加入到义务植绿行列,除去购树苗用款,村里没有花一分钱。随着绿化美化任务增大,为压缩支出,他拿出自己的一亩承包地无偿送给村里,用于培育花草苗圃。他的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赢得了全村民众的口碑。群众激动地说,有这样的好村干部,真是我们老百姓的福分啊!
张树丰投入的是真情,收获的是巨变,得到的是拥戴。他说,我只有继续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才能对得起信任、支持我的父老乡亲,才不愧“当家人”的称号,才不辱共产党员的使命!
这话,老百姓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