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时20分,记者从南环线过了西电路后,发生了一起两车相撞的事故:一辆QQ轿车从岔路口上环线时,被一辆大货车撞到前脸,损毁严重。
11时50分,记者回到机场路环岛附近时,一辆马自达轿车被一辆大货车直接撞到了绿化带上,轿车左侧严重变形,左后车轮被撞掉。
桥面上裸露的土石
问题二:路面桥面破损严重
当记者来到北立交桥时发现,由西向东的桥面钢筋裸露,钢筋旁边还堆放着不少土石。车辆在这里行驶时都必须放慢车速绕行,此时如果后面的车辆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破损最为严重的,要数唐马路立交桥下面的辅路。3处长1米左右、深度达30厘米的大坑将路面完全破坏。就在记者采访时,一辆红色的现代轿车直接掉进了坑中,几个小伙子找来块大石头垫在车下,用尽全身力气才将车从坑里拉出来,但车的前脸和底盘都被剐蹭出了痕迹。
在此经过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要是赶上下雨天,汽车怕掉到沟里都不敢从这里通行,连公交车都要绕道行驶。
桥下破损处形成了大坑
问题三:辅助设施不全事故频发
在唐马路立交桥,记者发现,从立交桥东头下来的车辆,或是从旁边辅路出来的车辆都直接在这里掉头,与从桥上下来的车辆极易发生碰撞。一旁修车的司机告诉记者,这里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前两天一辆大车还冲进了路边的民房。
据了解,4月7日上午,一辆装载着混凝土的罐车由于躲避车辆发生侧翻,撞上路边停放的一辆大货车。6月3日下午,一辆拉煤货车与一辆拉钢条的货车相撞,后车司机身亡。7月21日,由于该路段辅路下铺设管道,路面一直用沙土填充,没有再行铺设水泥路面,导致一辆大货车冲进路边的民宅。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车辆多选择在桥头掉头,主要是因为辅助设施不全。车辆如果想由唐马路上环线往西走,只能由桥东头掉头上桥,桥下的辅路根本走不通。加之桥头没有设立隔离带,司机为图方便,一般不会行驶出一段距离再行掉头,而是选择在桥头直接掉头上桥。
再有,桥两旁的隔音板形成了一道屏障,无形中造成了司机的视觉死角,从辅路并入环线的车辆根本无法观察到桥上下来的车辆,这又形成了一处安全隐患。
而在王盼庄立交桥,本应设在前方的指路标志却设在了隔离带的后方,过路司机根本无法看清指路标志上的提示。经过这里的一位刘姓司机说,他就亲眼见过一辆大货车司机因为看不清标志而走错路,等到看清标志后,大货车司机竟然在原路倒车返回。“太危险了,早就应该把牌子往前挪挪了,等到发生事故就晚了。”
60厘米高的台阶
问题四:人行天桥形同虚设
记者来到西外环上的几处人行天桥,发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
马驹桥村人行天桥入口处杂草丛生,并与一段土路相连,一片杂草和一条深沟挡住了天桥的入口。跨过深沟,天桥的台阶也极难迈上去,记者测量,台阶竟然有60厘米高,就连青年人跨上去都十分吃力,更别说是附近村庄的老人和孩子了。
赖旺庄小学的刘老师介绍,天桥建好之后缺乏相应的管理,小学生穿行天桥十分不便。特别是装上了1米多高的广告牌之后,学生们就更不敢走了。现在不管是骑车还是步行的村民,都会选择横穿马路。“知道危险,但没有办法,天桥根本上不去。”63岁的张大妈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