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胡常各庄:65年的情感坚守[组图]
发布时间:2010/8/16 12:12:42 | 人感兴趣

胡常各庄:65年的情感坚守

  图为当年经历那场战斗的老人讲述当时的情景。

   (刘江涛 齐静 赵春玖)农历六月二十四,是民间传说中武圣关公的生日。在乐亭县的许多村庄,数百年来每到这一天都会举行庆祝活动,人们摆下丰盛的宴席、呼亲唤友举杯相庆,已经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传统延续至今。然而在乐亭县新寨镇胡常各庄村,从65年前开始,人们就已经破了这个规矩,而是把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三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加以庆祝,其热烈程度甚至超过了春节。这一切都缘于那个遥远的夏天这里发生的一场针对侵华日军的漂亮歼灭战,由此这个节日也被乡亲们冠以一个动听的名字——“胡常各庄抗战胜利节”。

  图为今年胡常各庄村群众庆祝“抗战胜利节”。刘江涛 摄

  1945年8月初,八路军冀热辽第十七军分区警卫二连和十四团四连在乐亭县新寨、马头营一带活动,准备伺机攻打驻守在这里的日军。8月9日,警卫二连移至新寨镇胡常各庄村驻防,刚安顿下来就得到情报,说驻守日寇“杀人场”——大清河红房子据点的日军10日要运送粮草弹药去新寨镇,而胡常各庄正是其必经之路。八路军领导人、十七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肖全夫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联合四连在此设伏毙敌。8月10日(农历七月初三)10点左右,上百名日军行进至胡常各庄村东大道上,待进入早已埋伏好的八路军伏击点射程之后,肖全夫一声令下,4挺机枪同时开火扫射,战士们手中的手榴弹也如雨点般投向敌群,猝不及防的敌人顷刻间死伤大片。狡猾的敌人迅速转移至村南民户中负隅顽抗,双方转入激烈的街巷争夺战。八路军数次发起冲锋,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至中午时分终于将日军大部消灭,其他鬼子落荒而逃。此战共击毙日军78名,缴获长枪、机枪、掷弹筒、60炮等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堪称唐山境内铁路以南地区抗战以来的一次大捷。在战斗中,胡常各庄广大村民和八路军同仇敌忾,帮助八路军构筑工事、运送伤员、传递情报、给战士们送饭送水,发挥了重要协助作用。敌人在这里吃了大亏,肯定不能善罢甘休,为了防止像潘家峪一样遭到“血洗”报复,胡常各庄群众在八路军组织下进行了转移疏散,并设下新的埋伏准备给来犯之敌以痛击。就在大家严阵以待期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胡常各庄群众从四面八方欢呼雀跃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亲眼目睹八路军在自己家门口痛歼日本鬼子,又毫发无损地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胡常各庄人受到了巨大的心灵震撼。他们觉得这次战斗的意义太重大了,应该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共产党、八路军的丰功伟绩。于是从第二年开始,老百姓们毅然废除了祖祖辈辈过“六月二十四”的习俗,自发地在七月初三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取名为“胡常各庄抗战胜利节”。每到这一天,村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做上最丰盛的饭菜、邀来十里八村的亲戚朋友、请来皮影大鼓班子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65年时光荏苒,当年在战斗结束后穿着开裆裤嬉闹着捡拾子弹壳的稚嫩孩童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可不管世事如何变迁,胡常各庄人始终在情感上坚守着他们的“抗战胜利节”,即使在生活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也没有中断。独特的抗日情结和节庆文化不断强化着人们热爱党和祖国的情怀,参军保家卫国成为一代代胡常各庄青年最看重的人生选择,据统计,65年来这个小村的参军率在这一带始终是最高的。不仅如此,团结互助、扶危济困、嫉恶如仇、勇于担当等优秀道德品质已经深深铭刻在了胡常各庄人的心里,多年来这里的村风民风一直备受周边群众的称道。

  今年的8月12日是农历七月初三,也是胡常各庄人的第65个“抗战胜利节”。笔者在村庄走访时,在体会浓浓的喜庆气氛的同时,无论是从耄耋老人讲述那次战斗时明亮的眼神、还是从稚嫩学童观看村里组织的“革命歌曲联唱”时凝重的表情里,都读到了一种澎湃的精神。这精神,必将随着时光推移,绽放出愈加灿烂的光彩……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2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Published at 2025/8/17 7:30:54,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