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我的通信故事:郭大妈家通信方式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0/8/11 15:33:59 | 人感兴趣

郭大妈家通信方式的变迁

    “我孙子又长高、长胖啦!”58岁的郭玉大妈最近学会了上网,闲下来她就会坐在电脑前,看新闻、聊家常。前两天,她还通过视频和远在外地的孙子聊天,“不仅能听到孙子的声音,还能看到他乖巧的样子,仿佛孙子就在眼前一般。”

  忆起与亲友联络只靠“鸿雁传书”的年代,郭玉直言“太不方便了”。“寄出一封信需要好几天才能被对方收到,而收到回信也要差不多同样的时间,什么事儿都耽误了。”郭玉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电报时的情景。她说:“那个时候我是纺织厂的工人。当时有个工友要生孩子,拜托我给她远在外地的丈夫发个电报,让他赶快回家。电报是很贵的,按字算钱。大家就琢磨如何做到言简意赅,后来经过商量,我就在电报上写道‘妻住院,速归’。”结果工友的丈夫第二天匆匆赶来,看到刚刚降生的儿子才长舒一口气。原来他以为妻子出了什么意外,被吓得不轻。

  后来郭玉的单位安装了一部老式轮盘拨号电话机,“只要拨通号码就能和家里人说上话,当时觉得太神奇了。”郭玉告诉记者,电话在那时还是稀罕物,只有各个单位才有。中午休息时间是大家用电话的“高峰期”,打内外线都要通过总机转接,经常会遇到占线的情况,大家就得排队等。

  “安装家庭电话,那个年代我连想都不敢想。”郭玉说,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家里才装了电话机。“我丈夫当时是教师,装电话给优惠了不少,可还是花了3000块钱。”当时,整个小区只有郭玉一家安装了电话,街坊邻居投来羡慕的目光。后来,寻呼机的登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回忆起寻呼机盛行的年代,郭玉笑着说,那时就盼着有人“呼”我,然后就赶紧找电话给对方回过去。“腰里别个寻呼机,是身份的象征。”

  没几年的工夫,通信行业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寻呼机退出历史舞台,移动电话也由笨重的“大哥大”演变成了小巧精致的手机,并且逐渐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得到普及。“小小的手机装在兜里,我们老年人外出就踏实多啦!”郭玉大妈笑着说,“退休后儿子怕我孤单,就给我买了台电脑。现在,我不仅会浏览网页、视频聊天,还学会了在网上看电影,我现在感觉自己的每一天都非常充实!”记者刘庄子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2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Published at 2025/8/16 22:37:00,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