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党恩 讲传统 爱家园"征文:父亲年年写"福"字
(高富营)春节贴对联,是我们中国人的习俗,人们用对联寄托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别人家的对联,每年都换新内容,而我们家的大门上年年贴的却都是父亲亲手写的“福”字。这个“福”字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父亲由于出身贫寒,虽然识字不多,但对“福”字特别看重,写得非常认真。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春节,我跑前跑后跟着爷爷贴“福”字,爷爷一边贴着,一边欣赏着父亲的佳作,嘴里不断地说:“‘福’字太好了,衣旁表示有衣穿,口字是有饭吃,田字是有地种。”当时我不解其意。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渐渐地长大成人,也渐渐地读懂了父亲年年写“福”字的心意。
父亲年年写“福”字,年轻时却与福无缘。解放前,父亲14岁就到塘沽盐场做苦工,由于闹病误了几天工,被扣压了半年的工资,一气之下回到家乡下海捕鱼。任凭风吹浪打,尽管受寒挨饿,但父亲却没有求到“福”。父亲说:“我就不信,人一辈子都受穷。”那年,我的家乡解放了,父亲终于看到“福”的曙光。一次,父亲驾船载着几十吨鱼虾回港途中遇到台风,有的渔工提出要弃鱼保船,但父亲坚决不同意把到手的鱼虾白白扔掉,他稳稳操着船舵与风浪搏斗,终于保住了集体的财产,赢得了全村人的拥护。父亲对“福”字的追求到了痴心执著的地步,就连给我们起名字都是带“福”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写“福”字的情趣更浓了,而且是写的烫金字。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有了渔船,经过几年的苦干,实现了小康,住上了明亮宽敞的砖瓦房,购置齐了家用电器,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后来,我家属随军到了部队,几年没回家乡,对父亲写的“福”字,还真有点思恋。大前年在孩子的要求下,我们全家回家过春节,快到大门口的时候,映入我眼帘的就是父亲写的那大大的“福”字。我站在门前忘了进屋,从“福”字中我看到了父亲多年的心愿;从一笔一划中品尝到了老一辈对“福”字的苦苦追求;认识到了建设和谐社会才真正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在和煦的阳光下,“福”字显得那么刚劲有力,闪闪发光。我搀扶着父亲说:“老爹福字写得越来越好。”父亲乐了,乐得那么开心,满脸都折射出了“福”的光彩。按父亲的话说,现在享福是沾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光,大福还在后头呢,现在建设和谐社会,富了不能自己坐享,全村人都富起来,那才是真正的“福”。
父亲年年写“福”字,父亲是有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