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党恩 讲传统 爱家园"征文:甘做居民的笔杆子
(曹大连)我是1986年由天津警备区教导大队副大队长位置上退休的。退休后到唐山市军休二所安度晚年。
刚退休时卸任后的轻松、自在倒也觉得新鲜、惬意,每天遛早、看报、侃大山、看电视,但时间一长心里又觉得空空荡荡的,孤独、烦躁时时袭来,生活日渐乏味。
说心里话,我办退休手续那年才60岁。记得父亲在这个年龄正在农村挑大梁呢!干农活时连一些小伙子都比不过他。我身体也不错,怎能轻易服老,虚度光阴呢?再说,自己是个党员,是部队培养出来的干部,应该在有生之年再为社会、为人民作一些贡献才对。主意拿定后,我结合自己的爱好,一手拿笔,一手端相机,自告奋勇当上了街道社区的通讯报道员。这之后,我居然感觉自己退休后又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奋斗坐标。
社区真是个多彩的小世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拥军优属、精神文明等新人新事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我如鱼儿得水,甚是欢快。在报道中,我坚持把逻辑和形象两种思维方式、文学和照片两种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我有时背上相机走街串巷去拍新闻片、艺术片,有时甚至带上干粮、水壶外出漫步在海边、山林、公园、建筑群、名胜古迹景点之中拍风光片,或深入到企业、学校、车间、班组和居民、农民家中调查采访、口问手记,然后回家伏桌分别写成消息、通讯、言论、特写,其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真是其乐无穷。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寄出的稿子和照片,从报刊上的“火柴盒”“豆腐块”到大幅图片、大块文章都有。截至2009年底,我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求是、解放军报、参考消息等140家新闻媒体发表稿件4681篇。还被十几家媒体聘为特约通讯员,荣获各类奖项数不胜数,还曾两次荣立特等功,获《经济日报》征文一等奖,被群众称为“居民的笔杆子”。
如今我已进入耄耋之年。去年年底,我根据自己当了50余年业余报道员的切身体会,编写了一本20多万字的《通讯报道引路》工具书,无偿赠给《唐山晚报》600名小记者每人一本,并先后分6次为这些小记者培训,讲解“如何报道身边的人和事”,在现场指导小记者们拍摄新闻片,深受报社领导和小记者家长们的欢迎。
实话实说,退休后爬格子,比过去上班一点儿也不清闲。但是,在晚年我干了过去想干而没有时间干的事儿,虽然每天很忙、很累、但忙中有乐、累中有甜。我是苦日子里走出来的老党员,有幸在和谐幸福的新社会奉献余热,心中感到无限的喜悦和满足。有位诗人在报纸上为我写了这样一首诗:“半生戎马戍国边,解甲还乡不等闲。纸上耕耘羞日月,镜头采美动山川。谁言大连桑榆晚,且看红霞正满天”——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也是对我最大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