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艺术体操队小冠军演绎“地毯上的芭蕾”
跳跃、旋转、抛接……灵动如小鹿,轻盈似蝴蝶,伴随优美动感的音乐,一个个曼妙的身影演绎着不可思议的高难度动作,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在刚刚落幕的河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艺术体操比赛中,唐山体育运动学校艺术体操队夺得了全部5项比赛中的4枚金牌,成为备受瞩目的“梦之队”。
艺术体操又被人们称为“地毯上的芭蕾”,是一项美的运动。而在美丽的光环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艰辛。日前,记者走近市体育运动学校艺术体操队,感受小队员们的苦与乐。
体操带来成就感
7月20日,唐山市体育中心体操馆内,艺术体操队的小队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刻苦训练。尽管省运会比赛已经结束,但部分队员仍在集训,为即将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赛做准备。
艺术体操队高级教练许慧辉介绍,此次参加省运会的11名小选手年龄在10到13岁之间,大多是一二年级时入选艺术体操队的。队员们平时吃住在体校,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参加训练,在重大比赛前则要进行集训,每天训练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几乎没有节假日。
身材高挑、四肢修长、面容清秀,是小队员们的共同特点。尽管每天要面对枯燥的训练,几乎没有玩耍的时间,但小队员们显得开朗、活泼,言语中透露出对艺术体操的喜爱。“训练时会觉得枯燥,但是参加比赛很快乐。”“练体操会让自己有一种成就感,总想把每个动作都做到最完美。”
对于训练带来的辛苦和伤痛,小队员们似乎并不介意,对于从中得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却十分看重——“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刹那,所有辛苦和不开心的事儿都过去了,心里面觉得非常高兴、非常自豪。”
美丽背后的艰辛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来形容艺术体操再贴切不过。艺术体操的单项比赛时间不超过一分半,集体项目也不过两分半钟。在这美丽的瞬间背后,是经年累月的艰苦训练。
“训练苦吗?”记者问。“苦!”小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为了让动作准确到位、优美流畅,在日常训练中,同样一套动作往往要做上成千上万遍。“如果教练要求连续完成5套动作,即使前4套做得再好,如果最后一套出现了失误,也要从头再来。”12岁的杨凝祺笑着说,最多一次她们连续做了五十多套动作,终于完成训练时,大家都快累瘫了,心情却轻松得像要“飞天”。
在家里,队员们都是父母心中的“小公主”,而一旦穿上体操服,她们却变成了“小大人”,甚至有着成年人都不及的毅力和耐力。手被器械磨出血泡也不会喊疼,而是贴上创可贴继续练习;一双体操鞋不到一个星期就会磨破,为了省钱,小队员们在鞋里贴上橡皮膏,直到不能再穿;12岁的耿小扉在赛前训练中胯部受了伤,仍带伤坚持比赛,“做俯平、抱后腿那几个动作时,疼得几乎受不了,可我想,一定要坚持下来,不然就太对不起教练和一块儿训练的朋友们了。”
尽管有着超越同龄人的坚毅,但小队员们毕竟是女孩子,哭鼻子仍是常事:训练太苦被累哭、挨批评被“骂”哭、完不成动作被急哭……许多队员都是边流眼泪边坚持把动作完成。
艺术体操是一个强调技巧性和美感的运动项目,为了使动作轻灵飘逸,运动员要保持身材曲线,身上不能有一丁点儿赘肉,即使是只胖一点点,表现都会大打折扣。在赛前集训中,每个小队员都要根据身高比例严格控制体重。晚饭不能多吃,女孩子们喜爱的糖果、薯片、巧克力、冰激凌等零食更是与她们“绝缘”。
对许多队员来说,控制体重有时比训练还辛苦。一次休息时,小队员们趁教练不在偷偷买了零食吃,第二天一量体重全都超标,结果被罚穿上减肥裤去操场跑圈,还要增加力量训练。因为“管不住嘴”,每个小队员都因为体重超标挨过罚,除了拿金牌,很多孩子还盼着比赛结束后能“大吃一顿”。
梦想从这里起飞
“每个孩子的训练计划都不一样。李琳琳器械感好、冯桐表现力强、杨凝祺速度快……”提起队员们的特点,许慧辉教练了如指掌。除了训练,教练们还负责照顾小队员的衣食、监督她们的文化课学习。在孩子们眼里,教练既是“严师”,又是“慈母”,甚至比父母还要了解她们。
袁慧今年10岁,是参赛队员中年龄最小的,先天条件好,能力出众,但有比赛前怯场的问题,许教练没少给她做“赛前心理辅导”。“教练让我放开做,器械掉了也没关系,我心里轻松了不少。”在省运会上,袁慧发挥自如,一举获得B组个人全能金牌。“感觉比以前更自信了。”
艺术体操队队员年纪虽小,经历的比赛却不少,很多小队员都拥有一摞获奖证书和多枚沉甸甸的奖牌。自许慧辉教练带队以来,唐山体校艺术体操队已获得各类比赛金牌46枚,向省以上专业队输送18名优秀运动员,其中两人入选国家队。
虽然还不成熟,但每个小队员的心里都埋藏着关于艺术体操的梦想:“我希望能够入选省队、国家队。”“我会在将来的比赛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更多金牌。”“如果有机会参加奥运会的话,我要为中国的艺术体操添加一项新纪录。”……尽管要经历无数艰辛才能换来瞬间的辉煌,但小队员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本报记者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