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北行衡水市情说明会上,衡水市市长高宏志自豪地说:“衡水一中能响彻全国,是因为衡水有一批敬业的老师,今年河北省文科前四名都是衡水的,衡水二中也发展起来了,今年一本上线率相当于周边城市三所学校的上线率。”
近年来,衡水教育名城的品牌日益响亮。衡水高考成绩已连续11年全省第一,每年向顶级学府清华、北大输送的学生都占河北省的半数左右。特别是衡水中学被称为“教育的神话”,2010年高考河北省理科前10名衡中占7名,文科前10名衡中占7名;理科前100名衡中占40名;文科前100名衡中占46名。加上保送的23人,今年衡中升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将到65人。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市拥有高水平职业技术学校36所,每年为社会提供各类技工人才4.5万人。目前,衡水市正在加速推进职业教育整合,在建的衡水职业教育园规划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明年春季开学正式投入使用。
衡水自古就是尊师重教之地。西汉初年,毛苌以讲授《诗经》闻名,《诗经》因此又被称为“毛诗”。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倡导“立太学、设痒序”,公元前124年太学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北魏冯太后下令从中央到地方普遍设学校,相当于现在的“普九”,大大促进了平民教育的发展。唐朝孔颖达是最早统一全国教材的人,他主持修篡的《五经正义》是唐代的官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