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好儿媳田淑花悉心照顾瘫痪公爹八载
专稿 (周珺 雅静)
不久前,由滦县响嘡镇文艺团表演的情景剧《人间大爱》在该镇12个中心村进行巡演,每次演出都受到村民们的交口称赞。演出之所以受欢迎,不光是因为演员们的表演情真意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部情景剧来源于该县一个真实的孝亲敬老的感人故事,主人公的原型正是该镇田峪村62岁的农家妇女田淑花。
自2004年起,田淑花像亲闺女一样悉心照顾患重病卧床不起的亡夫的继父,全心全意、无怨无悔,直至2012年底老人安详去世。她的孝心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感动和影响了许多人。2012年,她被唐山市妇联授予全市“十佳孝敬公婆好儿媳”荣誉称号,并荣获2012年感动滦州爱心人物提名奖。
“百善孝为先”,这是田淑花始终奉行的道德观。1996年,田淑花的丈夫因病离世,留下她和尚未成年的孩子,以及亡夫的继父,一家老少相依为命。那年她刚45岁,亲朋好友多次劝她:“趁年轻赶紧改嫁了吧。”她却说:“我可以改嫁,孩子能跟着我这个妈,可老公公呢?就剩他一个人了,这叫我怎么忍心!”
一晃8年过去,孩子已长大成人,田淑花也到了该怡享天年的岁数,没成想,2004年,老公公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突然瘫痪在床,他不仅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生活更完全不能自理。照顾病人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田淑花的身上。见此情况,别人劝她“这时候再婚还不晚”。田淑花仍然不假思索地再次拒绝了,亲朋好友很不理解:“何苦呢?你岁数也不小了,还守着一个病人,以后的日子可难着呢。”但是她坚定地说:“老公公虽然是继父,但是对我丈夫仍有养育之恩,我是个庄稼人,可也懂得要知恩图报,公公现在病倒了,我就要替丈夫尽这个孝道。”
公公病倒后,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她每天早晨不到5点就起床,先把公公睡了一夜的垫子撤下来换上干净的,再用热水给公公擦身、洗脸、漱口,做好早饭后再给公公一口一口喂下。公公吃完后,她才赶紧吃一口饭,然后抓紧时间清洗换下来的垫子、尿布等。
照顾长期卧床的病人,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54岁的田淑花身体也不好,经常因为脑供血不足而头昏眼花,但是不管多累,她都咬牙坚持下来。正是由于她每天坚持多次为老人翻身、按摩、擦拭、清洗,老人瘫痪8年来,身上一点儿褥疮都没有,屋里也闻不到一丝异味。
田淑花的悉心照顾还多次挽救了公公的生命。有一次,老人突患急病,长时间发烧不退,周围人都说老人情况不妙,不如尽早准备后事。但是田淑花却不肯放弃,她四处寻医问药。她发现公公身体发烫但一直是低烧,嗓子里长出的脓包像是溃疡,于是她请村医给公公打退烧针,输液,自己每天与家人寸步不离地昼夜轮流照顾,直到第6天,公公竟奇迹般地慢慢好转起来了。村里人都说,是田淑花多年的孝道感动了苍天,又把老人从鬼门关里给拉了回来。
照顾老人不仅需要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需要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8年间,老人每年仅换洗尿布的费用就要两千多元,加上药物、输液、打针等日常开销,一年下来少说也得三四万元。田淑花不知承担了多少压力,也不知承受了多少委屈,有时候也想哭,可是进屋一看到老公公信任的目光,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所有的苦和累就都消失了。“每天进屋时还能叫一声‘爸’,让我觉得心里很幸福。”田淑花动情地说。
2012年12月,老公公安详离世,而田淑花已是62岁的老人了。从45岁起,她为了照顾老人,独自承担,尽心竭力,无怨无悔,唯一让她感到愧疚的对自己的儿孙,她说:“我的孙子孙女最小的6岁了,这些年我几乎没时间照顾他们,想起来心里就不是滋味。”但是儿子和儿媳妇对她没有任何埋怨,相反他们为拥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自豪。他们常对田淑花说:“您把爷爷照顾得那么好,将来我们也一定会像您照顾爷爷一样照顾您。”田淑花的孝心之举不仅影响了子女,更感动了乡邻,她孝亲敬老的故事正在被人们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