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方:社区里的“多面手”
(刘洋 福震)李方方,2009年7月转业到路北公安分局任银行楼社区民警。在领导眼中,他是业务过硬的群众工作能手;在同事眼中,他是风趣幽默的好朋友;在群众眼中,他是乐于助人、平易近人的好民警。担任社区民警不到一年时间,他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130件次,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从去年9月份至今辖区一直保持零发案。
安全防范的组织员
银行楼社区居民大部分是由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职工家庭组成。为深入了解居民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掌握辖区居民动态,在居委会主任的带领下,李方方走访了市工商银行物业公司和市中国银行物业公司,同公司行政部门结合,同时征求居委会成员的意见,在社区群众中组建了两支队伍。一支是以12名银行退休党员职工为基础的义务巡逻队伍,一支是以21名楼门组长为基础的治安信息员队伍。李方方自筹资金为社区巡逻队置办了治安巡逻袖标,制定了社区巡逻方案,社区巡逻队每次巡逻都有工作记载。社区巡逻工作台账由社区居委会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填写,如实记录社区义务巡逻防范的工作过程。
李方方每月利用警民恳谈会的机会对这两支队伍的负责人进行培训,提高了这两支义务巡逻队的工作能力,构筑了“点、线、面”全方位、立体化、全民化的防范网络,使小区治安防范水平明显提高。一次,李方方正在社区警务室值班,巡逻队长匆匆跑来告诉他说,有一辆白色面包车在小区倒车时把路灯杆撞倒了,司机开车要跑,被巡逻队给拦下了。他及时赶到现场,通过查询,得知是小区内一家公司的车。于是,李方方找到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向其说明情况。负责人承诺将损坏的路灯杆修好,并在当天就找了施工队来修理,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了正常。
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银行楼警务室设置在银行楼社区的中心部位,紧邻社区居委会,平常路过警务室的群众较多。李方方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平时尽量多抽时间到警务室工作,尽可能多地与群众接触,从而掌握社会反映、治安动态等有价值的信息。
为了更近距离地服务和方便群众,李方方按照分局的要求将警务室建成了一间治安纠纷调解室。银行楼某单元的两住户,楼上住的是两位80多岁的老人,耳朵有些背,睡得早起得早,晚上有起夜的习惯;楼下是母子俩,儿子爱上网,睡得晚起得晚。楼上的两位老人因为年事已高,经常因拿不稳东西掉在地板上,弄出很大的响声;楼下的儿子对响声异常敏感,总是在睡梦中被楼上的响声给惊醒。起先双方都碍于面子,没有把矛盾闹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越积越深。终于有一天,楼上老人的防盗门被人砍了两个大口子,于是怀疑系楼下所为,找到楼下的住户理论……就这样,两家的矛盾越发激化。李方方得知此事后,多次上门走访,说服双方化解矛盾,但由于矛盾积怨太深,双方一时谁也不肯让步,于是李方方就确定了“延缓时间、曲线调解”的方案。
为了稳定双方的情绪,李方方隔三差五请其中的一方到警务室来做客,一方面从人情事理加以劝解,另一方面从法律政策予以讲解。同时,李方方通过多方了解得知,两家人有一个共同的朋友,于是李方方也将他约到了警务室参与调解,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将楼上楼下的矛盾化解了。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李方方在警务室这个小小的舞台里,默默地奉献,辛勤地耕耘,脚踏实地地服务一方百姓,用爱心和真情架起了警民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