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王天译/文张啸龙/图
2001年9月28日,一直生活在唐山市综合福利院的5名儿童,被在福利院工作的王怀民带回了家,从那时起,这些残弃儿童找到了自己的家。9年间,这5名儿童在王怀民夫妇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日前,这个特殊的8口之家再传喜讯:当年来到王怀民家的“大女儿”龚芳高职顺利毕业,“二女儿”唐静的高考成绩也越过了本科线。
●特殊的八口之家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王怀民家时,大女儿龚芳因为工作没有在家,剩下的几个儿女正陪在父母身边,一同看电视。
王怀民告诉记者,2001年9月28日,来到唐山市综合福利院工作已有两年的他,为了能尽自己最大努力,更好的培育生活在福利院中的残弃儿童,在和同在福利院工作的爱人王建红商量后,将福利院中的5名儿童带回了家。来到家中时,这5名儿童中最大的龚芳13岁,排行第二的唐静12岁,老三、老四分别8岁、7岁,最小的孙建还不到3岁。这个特殊的八口之家,成了我省第一个寄养家庭。
“孙建是我的大儿子,他的四个姐姐都是我女儿。”今年39岁的王怀民笑着说,为了让这些孩子有家的感觉,当初一进家门,他就让这些孩子统一改口叫“爸、妈”了。“那时,我和爱人已经结婚两年,自己的儿子王明刚刚一周岁。”
尽管龚芳姐弟五人的生活费都由福利院支付,然而原本安静祥和的三口之家忽然多出五人,做了很久心理准备的王怀民夫妇还是有些不适应,“不是为别的,就怕这些孩子在家过着不舒服。”王怀民说,为了消除孩子们的疑虑,他们夫妇二人一直让最小的孙建和王明生活在一间屋内,“直到现在,王明都以为他的这些哥哥姐姐同是父母所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