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月嫂唐志红
(施疑 王晓艳 耿翠香)
一名陶瓷女工“半路出家”,不仅自己在“月嫂”的岗位上大展拳脚,还推荐了20多个亲友从业,市妇联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月嫂”唐志红,她是真的热爱着“月嫂”这个职业,用一颗装满爱的心来真诚对待“月嫂”这工作。
2005年,37岁的唐志红与效益不好的原单位签订“两不找”合同后再就业。由于喜欢孩子,又有耐心,最终她选择当“月嫂”。
在市妇联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唐志红考取了资格证上岗了,但为第一家用户服务时还是战战兢兢,没出什么问题,才放开了施展的手脚。
很多用户对月嫂工作并不了解,要偷个懒也容易,可唐志红认为自己肩负着母子安全、健康的重任,服务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用户的报酬,她总是超范围服务。每天早上,唐志红都比规定时间早到十几分钟,让年轻爸爸能从容地吃个早饭,奶奶姥姥不再手忙脚乱。按照合同,月嫂只负责产妇房间、厨房、卫生间的卫生,但她把客厅、书房也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宝宝在整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很多人都以为没满月的宝宝什么都不懂,可唐志红知道,他们跟成人也有目光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为此,她学了不少句短、押韵的老儿歌和简单的舞蹈,给宝宝又唱又跳。刚开始也不好意思,可只要宝宝露出笑脸,她比什么都高兴。
做好月嫂工作,就得把用户当亲人一样爱护。不管用户家境如何,唐志红都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勤俭持家,下奶汤、午饭她都做到刚刚好,尽量不剩饭,不浪费。给婴儿洗澡、洗衣耗水量大,唐志红总是把这些水收集起来,再洗拖布、冲厕所,二次利用。有一个用户,夫妻俩都不是本地人,没有长辈帮忙,孕妇连宝宝的小被子也没准备,唐志红赶紧去市场买来棉布、棉花,给宝宝做了被褥和棉垫。
当月嫂要跟形形色色的用户打交道,唐志红总是想法用用户易于接受的方式,保证服务质量。很多用户都是“80后”,奶奶姥姥齐上阵照顾宝宝,可老一辈育儿方法存在很多误区,唐志红只得耐心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按照科学的方法护理。有一家用户,宝宝的奶奶是沧州人,不让她给刚出生的宝宝喂奶粉,因为按照沧州风俗新生儿要饿3天。唐志红不当面顶撞,而是故意当着老人的面向医生请教喂养常识,还笑着请老人监督自己做得对不对,借着老人对医生的信任,她的目的也达到了。还有个家庭,亲家双方不合,夜间轮流照顾产妇。傍晚来了都问她对方说了自己坏话没有。她都是善意撮合,尽量消除矛盾,融洽家庭关系。
唐志红的真情付出也换来了用户的尊重和善待,每天上下班,小爸爸们等在楼下,帮她把电动车从地下室搬进搬出;用户家人洗好水果,总是选最好的给她吃;还有小宝宝,护理周期的后几天,小宝宝心有灵犀似的又哭又闹,好像舍不得她走。很多用户合同期满后找到服务中心,要求唐志红继续护理。通过用户的口口相传,唐志红成了被点预订次数最多的月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