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在农家 学在农家 乐在农家 美在农家 爱在农家
“五在农家”让开平农民乐开花
(李志全、李燕)“真是赶上好时候了,我们农民现在比城里人生活得还好,还丰富多彩,村里有场地可以健身,举办各种文艺活动,阅览室、村民学校可以读书学习增长知识,这下大伙儿有事干了,我们老百姓心里忒高兴……”在开平镇前屈庄村,从正扭着秧歌的村民金志国的口中,笔者体会到了富裕起来的农民的幸福生活,同时更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喜人成果。
今年以来,开平区把“五在农家”与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改善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发展。
富在农家。这区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作为活动的核心工作,实现富在农家。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按照城郊型都市农业发展定位,积极发展高效、生态、休闲农业。以农家院、特色种植、规模养殖、花卉、旅游休闲和体验农业等为特色,创建自己的品牌。积极发展龙头企业。按照现有企业抓改造、在建企业抓提升、谋划企业抓精品的原则,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五在农家”创建的首要任务,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行订单生产,作为生产加工基地,降低农民市场风险。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推行“零成本”注册和一元钱注册公司,为农民创业提供贷款、税费减免、技术服务等支持,引导农民创业。
学在农家。这区通过村民学校、农家书屋等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学习党的富民政策和致富技术,实现学在农家。组织村民认真学习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农民全面、系统地掌握党的“三农”基本政策,深刻体会国家对农村的高度关注,激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在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基础上,学习各项致富技术,将职教中心与农广校和农民夜校有效整合,集中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创办经济实体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科技水平提升。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培训和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引导农民系统学习种植、养殖等致富技术和电工、钳工等现代职业技能,提高农民群众的致富技能,培养新型农民。
乐在农家。这区深入挖掘开平6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风俗,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设施,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实现乐在农家。着眼于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来抓,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强化村民中心和文体活动广场建设,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场地。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定期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舞蹈等群众性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美在农家。这区紧紧围绕幸福乡村活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美在农家。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房、水、路、电、讯(邮)等问题入手,通过“五改”“五化”,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生活环境。引导农民改厨、改房、改厕、改水、改电,改善生活环境;以农户为基本单元,整合可利用再生农村新型能源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与普及沼气、太阳能路灯、吊炕、秸秆气化和造林绿化相结合,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土地、太阳能和生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形成农村资源的良性循环。动员广大农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号召其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真正让农村亮起来、美起来、暖起来。
爱在农家。这区还通过现场讲解、播放专题片、社会舆论监督等形式,以户为单位积极开展比忠心、比孝心、比爱心、比热心、比诚心“五心”活动,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爱在农家。组建文艺宣传队,进村入户开展“五心”教育宣讲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以小手拉大手”“五心”教育活动,使“忠、孝、爱、热、诚”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促进群众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形成忠心献祖国、孝心献长辈、爱心献社会、诚心献事业的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