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吴艳丽 文 陈洁 图
记者昨日从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处获悉,清明节小长假期间,公园共接待市民5万余人次,其中前来地震博物馆免费参观的人数达到6千人次。
每天接待千人查询
清明节当天早上9时许,记者来到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此时,在公园东侧的服务中心处,已经排满了前来查询姓名的市民。
“我一大早就坐公交车赶过来了,去年也来过一次,但家人在墙上的位置记不清了,今天还得再查一次。”来自高新区的张阿姨对记者说,地震中,她一共失去了4位亲人,说起这些,手捧着菊花的张阿姨眼睛湿润了,记者也不忍再多问下去。
记者见到,为方便市民咨询,在服务中心帮忙的志愿者手中拿有已经裁好的小纸条,市民只需提前在纸条上写好亲友的姓名及罹难时所属地区,并将纸条交给工作人员,立即就能查出该姓名在纪念墙上的位置。
据介绍,清明节小长假期间,服务中心每天的查询量在千人左右。除此之外,公园管理处还在服务中心的玻璃上张贴了补刻通知,如果市民亲人的名字有遗漏,可持相关证明,到公园管理处进行登记。公园管理处核实之后,将适时成批次安排补刻。
300名志愿者提供帮助
而在每面纪念墙旁边,都站有一名志愿者,如果市民找不到亲友姓名所属区域,可向志愿者咨询。
“我们早上8点来到这里,到现在还没闲着呢。”来自河北联合大学一年级的王同学向记者介绍说,3天之中,清明节这天前来祭拜的市民最多,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她已经接待了四五十人。
“大家主要是咨询亲友名字在纪念墙上的位置,如果已经查出编号,我们就会指给他们具体的位置,如果没有编号,我们会指示他们先到服务中心进行查询。”当记者问到什么时候“下班”时,王同学笑了笑说,还没有接到通知,“会将最后一批游客送走之后吧。”
记者了解到,为了迎接清明节小长假祭拜高峰,公园管理处已经提前招募了约300名志愿者,每天轮流为市民服务。记者在现场见到,不光是纪念墙旁边站有志愿者,在地震博物馆入口处、停车场以及服务中心等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
鲜花将纪念墙包围
随着文明祭扫观念的深入人心,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内再没有烧纸钱等不文明祭扫行为,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鲜花、一副副挽联。记者在纪念墙处见到,用来祭拜的鲜花已经将墙体包围起来,人们在摆放好鲜花后,退后几步,向着亲人的名字三鞠躬,以表达对亲人无尽的思念。
“一年一回,来了心里就踏实了。”一位女士轻声地念叨着。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清明节祭拜也促成了多年老友的重聚。“一晃20多年没见了,那时候你还是小孩子呢,现在自己的孩子都这么大了。”几位多年未见面的老友因为祭拜而再次相见,脸上既有重逢的喜悦,眼中又有激动的泪水,以及对逝去亲人的共同思念。
5万市民清明祭拜
据公园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方便市民前来祭拜,公园管理处特意延长了工作时间。清明节小长假期间,公园每天早上7时30分面向市民开放,晚上要一直开放到6时30分。三天时间里,公园共接待前来拜祭的市民5万余人次,其中,免费参观地震博物馆的人数也达到了6千人次,纪念公园网站(www.tseq.gov.cn)的访问量达到1万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