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救星”邓贺秋:希望人人都成为马路救星
作为一名普通的驾驶员,邓贺秋心中依然有着一个信念:“如果有人需要帮助,我还会上!” 记者赵亮摄
“不求名、不求利,
只为对得起良心”
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及为啥救了这么多人,邓贺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求名、不求利,只为对得起良心。遇上这种事,每个人都应该上去搭一把手,尤其是过往的司机们,更应该倾力相助。他说,每次遇到车祸时都没来得及多想,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快救人,多耽误一分钟,遇险的人说不定就会有生命危险,人的生命可是最宝贵的呀。
对于自己的那些救人经历,邓贺秋说救完了也就过去了,很少放在心上,大多都已经记不清了。事后,有些获救者也曾登门感谢,带的水果点心,他留下,领人家一份心意;给钱,无论多少他从没收过。
其实,邓贺秋很缺钱。上世纪90年代,为治病他变卖了家中老宅。跑了近20年的个体运输,没挣下多少钱,反倒因为救人耽误了不少买卖。直到去年年底,经人介绍到迁安一家企业打工开小车,年过五旬的邓贺秋才有了份相对稳定的营生。为了偿还给两个儿子张罗婚事欠下的外债,今年1月,邓贺秋含泪卖掉了相伴八年,同他一路救下几十条人命的心爱“座驾”——白色“北斗星”。
20年救出
60多条人命
1992年,邓贺秋第一次救人。那是一个被大货车辗轧的小伙子,最终没抢救过来。这件事,像根针一样扎进了邓贺秋心里。就这样,邓贺秋开始了20年断断续续的“马路救人”生涯。
2006年8月,迁安首钢矿山公司附近一辆轿车与一辆货车追尾,司机与乘客两人身受重伤,命悬一线。邓贺秋路过,立刻将两人抬上自己的新车,送往医院抢救,并且为他们垫付医疗费,办理住院手续,使伤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两人伤愈后,拿着3万元谢礼找到邓贺秋,邓贺秋执意不收。2006年11月,杨店子镇驿南府村一妇女骑摩托车被一辆轿车撞到路边河沟,伤者内脏受伤严重,邓贺秋将其及时送到医院,为挽救她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2007年10月和2008年1月,刘红叶夫妇曾两次被机动车撞成重伤,均被邓贺秋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挽回了生命。
自1992年开始,20年来, 只要遇到因车祸而受伤的人员,邓贺秋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将伤者火速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共抢救了60多名伤者,被誉为“马路救星”。
希望人人都成为
“马路救星”
现实生活中,偶尔会听到一些救人者受到伤害,或者反遭讹诈的事例。所以,不少人看到陌生人有难时,不是袖手旁观,就是快速离去,唯恐招来麻烦。但邓贺秋始终认为:在危急时刻,即使被人误解,也不能袖手旁观。
谈及自己的愿望,邓贺秋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一个人的生命太可贵了,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邓贺秋说,“希望人人都成为‘马路救星’,见到有人遇到危险都能义无反顾地去搭救。”
记者 倪大辉
欢迎您加入到“帮道德模范圆梦公益行动”中,把爱的接力传递下去。如果您有能力,有爱心,请拨打本报圆梦热线:15531565123、15531565168、15531565120,我们将一一记录您的爱心和对好人的敬意。
.